摘要:明朝茅元仪曾研究诸葛亮八阵之阵法,在其所修《武备志·诸葛亮鱼复江八阵图》中所说:“纵横排开六十四个小阵,分别组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和个中军阵,二者合为一大阵,阵后设二十四队游骑,为大阵的机动兵力。八阵图是我国古代行军作战的一种阵法,由天、地、风、云、龙、虎、鸟和蛇八种阵势组成。

八阵图是我国古代行军作战的一种阵法,由天、地、风、云、龙、虎、鸟和蛇八种阵势组成。此阵法早在东汉时便已有了。三国时,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进一步发展了八阵图。

八阵图怎么行兵布阵,如何变幻阵势,则是个至今未解的谜。

据军事史家们研究认为,八阵图的威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布局有方、可分可合、可定可变。八阵应该就是按八卦的原理部署的。八阵有8个门,为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其中生门、景门、开门是吉门,休门、伤门、杜门、死门、惊门5门为凶门。全阵共有14000骑兵,50人为一队,共280队;步兵10000,列为200队,每个步兵占地二步,一骑兵占地4步,10人为一列,面对面,背对背,骑兵步兵互相配合,可互换。这样有利于作战时休息,保存实力。八阵图也可以改变阵容,以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宋朝的阮逸就曾在《李靖问对》一书中,详细说明了八阵图的方法。书中说道,八阵图最先由5队人马组成,其排列方法是将正方形均分为9个方格,中间一格驻一队,边角上的4个方格各驻一队。中间一队驻中央不动,其余四队可在其余8个方格内变换位置,队形随时而变,兵力灵活机动,前后左右相呼应,因而具有一定的威力。

东汉学者郑玄注《周礼》时提到,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就曾在兵法书中讲述过八阵之法。《隋书·经籍志》一书也曾记载有“孙子八阵图”一节,可惜内容已散失。不过,这也说明八阵图早已有了。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中,其中就有一节《八阵篇》。汉朝及三国时代的军队也都演习过八阵法,例如《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十月都试车马,幸长水南门,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

不过,最有成就的还当属诸葛亮。他吸收和发扬了历代军事家在八阵法中的精华,又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因此后人说他的八阵法源于孙武,更胜孙武。明朝茅元仪曾研究诸葛亮八阵之阵法,在其所修《武备志·诸葛亮鱼复江八阵图》中所说:“纵横排开六十四个小阵,分别组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和个中军阵,二者合为一大阵,阵后设二十四队游骑,为大阵的机动兵力。

但八阵图在战争中的应用、变化威力究竟如何,现在还只是略知一二。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能提供古代八阵法的资料将会越来越多。八阵图究竟是不是把八卦原理运用到了军事上?它的布局,作战机理到底是怎样的?这将是一份珍贵的军事史遗产,值得我们花精力破解此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