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8年以前,在包头市的3所学校里,包头医学院是本科,包头师范学院是专科,包头钢院是中专,现在包头钢院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领头羊,每年在校生2.5万人,校园面积1000多亩,还培养了本校也是包头市历史上第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成为包头市高校里真正的‘老大’。1987年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诸如文秘等专业,1987年社科类专业正式开始全国统招,这在当时的冶金部属高校中实属罕见,包头钢铁学院也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真正的大学。

她是包头第一所大学

她的校训“百炼成钢”

与草原钢城包头相互呼应

她的前身“包头钢铁学院”的校名

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题写

如今她是内蒙古知名高校——

“百炼成钢”的校训

在60多年的锤炼中得以验证

目前学校冶金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

她,就是内蒙古科技大学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1956年9月23日,开讲第一课

▲▲▲

建国初期,为了发展钢铁工业,1954年,国家在包头兴建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

1956年2月,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成立“重工业部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重工业部包头建筑工程学校”。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李熹曾是包头钢铁学院的中层干部,他在几十年间包头钢铁学院的工作中,留下了46本珍贵的工作日记。

据李熹日记的记载,包头钢铁学院第一堂课是1956年9月23日开讲的。

他回忆,当时学校刚刚组建,校领导亲自带队到北京、兰州、沈阳等地招贤纳士。“当时,一共有4位留苏回国人员,1位留德回国人员。”其中有苏联斯大林冶金学院毕业的洪德城等人。同时,国内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等校的毕业生当时也都汇集包头钢院,组建了最初的师资队伍。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1978年,变成一所真正的大学

▲▲▲

崔宝璐是原包头钢铁学院院长,后来在冶金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岗位上退休。他在包头钢铁学院工作了30年,也见证了学校由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变身为大学的整个过程。

“包头钢铁学院最早是大学建制,后来成为中专了。1972年,中央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工农兵学员。当时军管还在,但是学校领导周启明、王振华都解放了。我找他们二位,说我们也应当招收工农兵学员,他们一致同意,就让我去跑。跑呼市,跑北京……终于跑成了。”

国家批复之后,学校就开始招生了。1974年第一批学生临毕业时,有学生提出:“中专办大学,发的证书能有效吗?”也有的要求转到内蒙古工学院去,由内蒙古工学院给发证书。当时内蒙古文办副主任于北辰来学校,给学生讲话说:“发的证书一律有效,内蒙古文办做保证。”

崔宝璐回忆,当时学校培养了几年工农兵大学生,这一点对1978年恢复建制、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十分重要。

“1978年,那时候我们不叫‘新办院校’,而叫‘恢复建制’,用词非常有水平。要说你新办,这个批准程序就复杂了;如果是恢复,就是我原来是大学,现在是恢复。但是其实不简单,我们的校舍、设备、师资、管理办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要全面改进。”

马根宏是崔显鼎老师的学生。1978年,学校恢复大学建制,他正是在那一年参加高考,考上包头钢院金属矿床开采专业本科。

“我们是学校恢复大学建制后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当时学校一共有3个班,建筑、采矿、机电三个专业各一个班。”马根宏回忆,那时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机会的珍惜,凝成了“拼命学习”四个字。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占地1000多亩,学校长“大”了

▲▲▲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崔宝璐还经历了校区的变化。他回忆说:过去的包头钢铁学院以西隔着学府道,是包头广播电台的院子,和一片商业职工住宅区,其实最早五十年代是划给包头钢院的地方,文革中被占变成了那个样子。

之后,学校发展了,想把这地方收回来。市里说,市里问题不大,可是有179户居民要搬迁,每户1万元,得179万元,学校拿不出。于是,学校先给冶金部打报告,在与旧址相隔近十公里的阿尔丁大街以西的地方(原来的包头钢院农场)建起现在的教学主楼。

之后,学校又向包钢打报告,包钢领导先给了170亩土地,1987年又无偿划262亩土地。同时,在市里的支持下,市政府出了30万元给农民的补偿费,从和平村要下一片荒地,最终形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阿尔丁以西(不含阿尔丁大街以东煤校土地)800多亩今天的西校区,再加上原煤校的东校园,现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总面积达1000多亩。

崔宝璐开玩笑说,“我们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内蒙古高校中是最早扩建‘占地为王’的。如果还局限于原来的包头钢院旧址,那还叫个大学吗?”

当时在后勤工作的马根宏对学校搬迁的情景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学校一直有一股艰苦奋斗的精神。1994年当时全校搬往新校址,全校教职工没有一分钱补助,没用一个工人,都是教职工自己搬。图书馆的教职工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就自己打包书、搬书。校领导贺友多等人也都是自己搬轻一点的东西,后勤派人帮忙搬重的东西。“那时学校出动4辆大卡车搬东西,驾驶室副座位上放着学校的机密文件,贺友多就坐在卡车马槽的东西上面看着东西,这哪是大学校长啊!”

从上学读书到之后工作,卢胜利多年来见证了学校面积的扩大、规模的扩容。在他刚入学时,学校总面积不过300亩,教学设施仅有1座四层教学楼、1座三层行政楼、3座三层实验楼、1座平房实验室、3座三层学生宿舍楼。没有独立的图书馆馆舍,几万册图书资料书库和一个报刊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仅仅占用了教学楼中的6个教室。

当时,也没有独立的学生图书阅览室,借书必须排队查目录卡片、填写索书单,然后交由图书管理员到书库索取,学生填写借阅卡片后,才能借到一本书,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个多小时。

“当时开馆时间仅限于白天。如果能够进到书库里取书看书,那是天大的荣幸!”卢胜利感叹地说,而今,学校仅大型教学楼就有4座,大型实验楼、实训中心就有3座,二级学院就有18个。仅图书馆馆舍面积就达40000平方米,是40年前的近100倍;藏书达150万册,是四十年前的10倍;阅览座位近5000个,是四十年前的50多倍。各类电子文献应有尽有,纸质文献书目全部上网,任何学生、任何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图书馆的一切信息资料。

对这样一种变化,1956年就来到学校的崔显鼎深有感触,“当时包头钢院领导有眼光,抓住了恢复大学建制、迁往新校址的机遇。1978年以前,在包头市的3所学校里,包头医学院是本科,包头师范学院是专科,包头钢院是中专,现在包头钢院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领头羊,每年在校生2.5万人,校园面积1000多亩,还培养了本校也是包头市历史上第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成为包头市高校里真正的‘老大’。”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学科齐全 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

在内蒙古科技大学63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件事是1989年获得硕士授予权。

时任包头钢铁学院院长的崔宝璐回忆说:“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在学校时就已经开始申请,我离开包头后,才获得冶金部批准的。”

据他回忆,原来学校与包头稀土院、五二所联合申请硕士授予权,后来国家规定高等学校要单独申报。1989年时,冶金部有8所本科院校,其中6所大学已经有了硕士授予权,只剩安徽工学院和包头钢院两所学校争1个当年的名额。

最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冶金部发文,说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钢铁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最终包头钢铁学院的采矿、冶金两个专业获得了硕士授予权,使学校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科也由工类向综合方向拓展。1987年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诸如文秘等专业,1987年社科类专业正式开始全国统招,这在当时的冶金部属高校中实属罕见,包头钢铁学院也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真正的大学。

1992年,包头钢铁学院开始自主招生硕士研究生。

2003年,包头钢铁学院与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共同组建科技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

201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正式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06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成立五十年之际,学校出版了一本《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史》,傅义正是这本书的编写组成员之一。他回忆说,过去,老钢院的学科以工科为主,校园里很少能听到用蒙语对话的人。今天,内蒙古科技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类大学,除工科、理科、文科、经济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科专业外,学校还有了蒙古国留学生。除此之外,其他专业也纷纷建立起来,如艺术类的美术绘画、声乐、舞蹈、艺术设计等专业,给擅长这方面的蒙古族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在如今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用蒙语对话的人,连经过学校的公共汽车上,也经常可以听到用蒙语对话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

他说,从曾经的包头工学院、包头钢院到如今的内蒙古科技大学,从中专到大学,从培养本科生到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总之,内蒙古科技大学抓住机遇走上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真正应了‘百炼成钢’的校训。”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学为所用 把好成果用在生产上

▲▲▲

诞生于草原钢城、为助力包钢建设而生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注定与包头地方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内科大的领先学科冶金、矿业等方面。许多年以来,内科大的教授们不仅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也成为科研工作的领头人。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今年55岁的金自力是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内蒙古“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的重要成员,他带领10多位团队成员和20多名研究生,一直从事金属材料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及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工作。

“我们参与的‘基于CSP工艺高附加值冷轧钢板开发’项目,从2004年起,连续干了5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包钢集团依托这一项目,每个月创造产值5000万元。”谈及此事,金自力心中充满了自豪。2010-2012年期间,该项目进一步优化工艺,项目成果应用后使生产成品率提高近1.4%,降低能源消耗金额680万元,新增产值1.79亿元、税收1400万元、利润7800万元。与此同时,实现了包钢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由热轧向冷轧的延伸,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成果的表征技术“高附加值冷轧冲压钢板组织结构的体视学分析及产品开发”荣获2015年中国体视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金自力参与了内蒙古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稀土板材料汽车用热轧板开发项目,研发的700MPa热轧板材和440MPaIF冷轧高强板材两个产品在包钢稀土板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包钢高强度热轧及冷轧板材生产的空白。

2016-2018年,金自力作为项目技术负责和主持人,与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合作的两个项目通过了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专家组织的验收。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能把所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是最让我们欣慰的事。”金自力说。

事实上,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和金自力一样将科研成果用在生产上的教师还有很多。

今年78岁的刘宗昌教授2000年退休后,又受聘于内蒙古科技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除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外,还从事金属材料工艺、固态相变理论等研究。他参加的北方重工集团的特殊钢大锻件去氢退火节能研究——特殊钢退火工艺整体优化项目,使北重集团获年效益8000余万元。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张雪峰潜心研究19年,在尾矿里挖出宝——原本不起眼的尾矿,在张雪峰和她的团队研究出的设备作用下,分离后出铌含量达到0.1%,比原来提升了10倍。张雪峰说,这套设备可以减少选矿药剂的使用,降低废水排放量,让尾矿零排放。同时这套设备还可以把尾矿中的英石和脉石以及没有磁性的稀土铌钪钍等元素区分开,将白云鄂博矿萤石中精矿的有用矿物含量从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目前,高梯度超导磁悬设备已在包钢投入使用,其它设施也正陆续投入使用。


揭秘!包头第一所大学竟是


附记:一所大学 记忆中的二三事

▲▲▲

1957年,原内蒙古日报驻包头记者站站长祝福年仅4岁,刚刚搬到包头钢铁学院家属院东院居住,此后便在这里长大,从此,他见证了一所学校的成长。

对于如今的内蒙古科技大学,他充满了情感与回忆:

我的父亲祝景星是1956年参加建校的老人,我的父母、妻子、两个弟弟,全家5口人都先后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工作过。

社会一般只有有钱的人家才能供得起孩子读书,所以,包头钢铁学院老师中家庭成分“高”的人很多。但我们这些家属院的孩子中,属于“黑五类”的也比较多,往往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那时候,学校住房紧张,很多老师都是合住——就是几家共用一个厕所、一间厨房。后来成为包头钢院党委书记的颜树清,当年就是我们家楼上的合住户。

“文革”一起,到处混乱,1966年,学校100多名教师被集体游街。1968年之后,学校来了工宣队、军宣队,都是来领导知识分子的。包头钢院的教学楼等建筑一度被军管一个总部占用……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1978年。这一年,包头钢院恢复大学建制。我清楚地记得,从这一年夏季开始的好几年里,每年一到高考季节,李儒臣老师等一些父辈们,几乎天天站在院子里谈论孩子们高考的事情,相互介绍全国各个大学的情况,成为一景。

包头钢院的孩子有考上北京大学的,毗邻的“大包院”有个姓刘的孩子是自治区高考状元,去了清华。包头钢院苏昭生、杨懋昌两口子等老师,晚上给学生答疑,直到半夜11点半才离开。他们的孩子也在上中学,却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几乎个个老师都是如此。那真是一个大学老师扬眉吐气、拼命争夺失去时间的年代!

1979年的春节,包头钢院东院家属院里,人流前所未有得多,家在包头的很多学校学生赶来给老师拜年。包头钢院教师林厚生是南方人,母亲是地主婆,文革期间老太婆被强迫在院子里打扫卫生。林厚生的夫人曾望媛是包钢四中老师,一天,快到吃晚饭时,曾望媛来到我家,给我父亲——也就是她们包钢四中的副校长拜年,她进门就说:“祝校长,我家今天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老林的大学生来了,我的中学生来了,我俩都离不开家呀……我高兴啊,婆婆的地主帽子也摘掉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也得意在包头钢院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那时候,大学老师的孩子考上大学的多。之后历史的车轮转到了我们这一辈,我的同辈邻居们——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老师中,武也文、董大明、赵团等人的孩子都去了澳大利亚留学;袁绍国的孩子去了美国留学;刘中兴的孩子去了英国留学……我当过32年记者,采访过很多各个阶层的人,我推测,内科大老师这个阶层,是孩子留学比例最高的阶层。

现在,当大学老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得博士毕业;当个辅导员,也得在一群报名的硕士毕业生中经过考试、选拔才行。大学老师,无疑是当今最受尊敬的职业。

当岁月的车轮走过,历史将记住1978年——

这一年的冬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吹来的春风荡漾;这一年,包头钢院恢复大学建制,从此走上吹响冲锋号角的激荡岁月。


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