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讯】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1月8日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中国已出动监督检查人员5.4万余人次,检查“保健”类店铺1.6万余个,立案300余起。针对备受关注的“权健事件”,市场总局全面要求权健开展直销经营的北京、天津等九省市同步进行了调查。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40余万元

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通报了“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情况。

北京《新京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主要负责人通报称,“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出动监督检查人员5.4万余人次,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4200余个,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2600余个,检查“保健”类店铺1.6万余个,检查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2500余个。

同时,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130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3000余次,开展协作执法近400次,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100余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4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清理虚假网络信息300余条,整改、关闭网站、App、公众号等130余个,立案300余起,案值4500余万元。

引入“吹哨人”制度和举报奖励机制

从各地立案及案件查办情况来看,“保健”市场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危害食品安全乃至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违法主体大多数利用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会销等形式,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广告及宣传,对普通商品宣称有“保健”功能、疾病预防或者治疗功能等,推销号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

多数违法主体“套路深”、反调查能力强,如利用执法人员上班前(早5时到8时)进行会销,会销地点隐蔽,虚假宣传多为口头,违法行为证据难以固定。会议销售等模式有向传销方向发展的趋势,会销过程存在聚众洗脑,发展会员下线,虚假销售敛财等特征,虽表面上有商品销售行为,但商品价值很低或商品只是规避法律的幌子。

上述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等部门将进一步关注容易发生“保健”商品推销活动的社区、公园、广场等区域,以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作为重点,引入“吹哨人”制度和举报奖励机制,破解会销等营销方式的隐蔽性,重点查处对商品的成分、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宣传行为。对聚众销售中假借销售“保健”用品,实为发展下线的传销犯罪行为,做好部门联动,依法移送。

多部委联手整治保健市场 20天立案300余起 权健两度上“黑榜”

京津九省市同步调查权健

另据中新网报道,市场监管总局30日还公布了14个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涉及权健:新疆沙雅县查处沙雅县权健自然医学康复中心虚假宣传案;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鑫康美容馆发布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使用医疗用语的广告及对产品及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案。

去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表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将天津权健公司推上风口。

成都封面新闻30日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权健事件”发生后,市场监管总局全面要求权健开展直销经营的北京、天津九省市同步进行了调查。去年12月27日,天津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2019年1月1日,公安机关依法对权健涉嫌犯罪行为立案侦查。7日,公安机关对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13日,束某某等16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