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

如需本题答案解析,请私信“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

1.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窗明几净(jī) 几次三番(jǐ) 没有(méi) 没收(mò)

B. 倒买倒卖(dǎo) 本末倒置(dào) 称心(chèn) 称呼(chēng)

C. 差之毫厘(chā) 差使(chāi) 乳臭未干(chòu) 铜臭(xìu)

D. 自我反省(xǐng) 省略(shěng) 着急(zháo) 着手(zhuó)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按部就班 矫揉造作 变本加厉 漠不关心

B. 相形见绌 相辅相成 断章取意 出类拔萃

C. 蹉跎岁月 富甲一方 破釜沉舟 灯枯油尽

D. 故作矜持 人所不齿 充耳不闻 锋芒毕露

3. 下列句子中有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是既看不到苦楝树,也听不到人们讲起苦楝树了。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会不会成为苦楝树的墓志铭呢?

B. 我们总是闲庭信步,不能说是优哉游哉,也可以称悠然自得。

C. 那歪骂族,表面看来似夏天空中的苍蝇,除了嘤嘤嗡嗡之外似乎与世无争,而实质也如苍蝇,浑身带满了细菌,害人不浅。

D. 要 "对黑恶势力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是做不到,问题在于能否真正去做,是否能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一切只顾个人不顾社会、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权利不顾义务、只顾消费不顾 的观点和行为,都是同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

⑵今年我国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的票价一律不再上浮,这标志着 了6年之久的火车票春运上浮政策正式终止。

⑶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 基本规律。

A. 生产 实施 及其

B. 节约 实行 以及

C. 节约 实行 及其

D. 生产 实施 以及

5. 下列文化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童话色彩只是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B.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D. 文学体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记叙文五种形式,而描写是小说、散文和记叙文所不可或缺的共同表达方式。

6. 下列各句中,是病句的一项是( )

A.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B. 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

C. 他们的工场虽不大,况且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

D. 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二、名著阅读。

7.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①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②《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句话概括。____。

8. 同样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同样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作家__________写的《童年》是通过阿廖沙眼中痛苦与丑恶的家庭生活,再现了l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_______的成长为线索,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9.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是这样诠释"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则》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_________ ____________。"

(6)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二、阅读(35共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1.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愚公移山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 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汝心之固 固:顽固

B. 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 寒暑易节 易:交换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13. 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 时下,看到许多媒体在著文评述某人、某事的时候,往往以"普世价值"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阅读、思考,现在我要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

②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所谓的"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货色吧。据某些精英所云,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个名词中"普"是普遍,即所有,全部;"世"是世界,即全人类。而从这个概念的深奥难懂看来,它也不可能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引车卖浆者流发明的,应该是那些吃着西餐,看着洋书的有闲有钱绅士,在雅洁的书斋里或冥思苦想,或灵机一动发明出来的。

③问题的根本尚不在此。倘发明的是餐风吸露真能存活真能长寿的秘诀,那倒也许真能成为"普世"的秘诀。问题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可能有适合于所有人的价值标准。有没有这样的标准呢?我看是不可能有的。

④我们就拿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说吧。现在有车族很壮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因而,开车的为步行的、骑自行车的也许会挡题目的道而烦;步行的、骑车的却为开车的横冲直撞会影响他们的安全而提心吊胆。你看,这两种人之间就没有"普世价值"——他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还是亲戚朋友呢。

⑤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其衡量是非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人在自己步行的时候会对呼啸而过的小车吹胡子瞪眼,而一旦他自己买了车开了车坐了车又有可能反过来对斑马线上慢吞吞的步行者不胜其烦;一个人在自己为找一个工作而忧愁的时候,跟他发了财腰缠亿贯的时候,其看人的眼光、脸色,也是截然不同的。——自己对自己尚且没有"普世价值"可言,何况不同的人群之间呢?

⑥说小事是如此,说大事也一样。国与国之间,弱国需要发展,需要争取真正的自主权,强国考虑的是如何遏制别国掠夺别国;人与人之间,一些人需要的是生存权和尊严,另一些人偏偏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好处。看看,他们之间,这价值观又怎么能"普"到一起呢?

⑦实实在在地说,"普世价值"是不可能存在的。有的人之所以大肆宣扬"普世价值",其目的是以它为麻醉剂,使与自己利害关系相冲突的人群或国家受到欺骗,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宰割。

⑧如此而已!

15. 作者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说普世价值"我看是不可能有的",其理由是(请根据原文概括或以原文的词语、句子简要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的思路很清晰。请分析文章④⑤⑥段的论述思路。

18.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找出一种加以分析。

论证方法及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银 杏(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是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A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B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C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D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19. 画线句说银杏美、真、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银杏美、真、善的句子:

美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_______

20. 加横线句B揭示了银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21. 加横线句D说"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作者的真实意思是说希望银杏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文化呢?请结合加横线句C作答。

三、作文(40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22. 过完了初三那学习紧张的日子,中考以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这个夏天你又是怎样过的呢?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吗?请以《这个夏天有点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1)尽量写新颖的题材,避免与别人的作文类同。

(2)空格处可填"轻松""忧伤""忙碌""冷""放纵"等等词语。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审题正确,文章内容能突出题目的主要词语;字数:600以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