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

田闻一著《血战——川军出征》2019年3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经中国文史出版社同意并由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地方志”网自5月22日起择其部分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937年深秋

数十万川军身着单衣短裤,打绑腿,穿草鞋,身背斗笠和大刀,手持劣质步枪,迅速出川,奔赴全国战场。川军作战之骁勇,战绩之辉煌,伤亡之惨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

田闻一著《血战——川军出征》,2019年3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二十、最后的别离

受了伤的许师长,环顾簇拥在他身边,血战多日,好些都受了伤的300余名官兵,欣慰地说:“我们150师的任务超额完成,完成得很好。你们都会水,趁夜游过江去吧!”可是,官兵们纷纷表示:“师长走我们才走,师长不走,我们就战死在这里!”许国璋要发报员给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发出最后一电:“我150师已超额完成阻敌任务……此刻,敌在作最后攻击准备。职率所部剩余三百余人,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人。抗战必然胜利!职许国璋谨叩。”完了又昏厥过去。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

许国璋(图片来自网络)

时不我待。许师长的副官简明,与时下官阶最大的二团副赖百福趁师长昏厥过去了,商量送师长过江。幸好他们手中还掌握两只小船。他们决定,他们两人中一人护送师长过江,留一人带愿意留下来的兄弟们掩护。简副官和赖团副都愿留下来掩护,最后决定抓阄来决定命运。抓阄的结果是,简副官护送师长过江,赖百福留下。

自愿留下来掩护师长过江的官兵有100多人,这些都是受伤较重的,他们自知不能游过江。这些明知必死在这边的兄弟,坚持要那些没有受伤,或伤得轻的兄弟过江。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

今日沅江(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场生离死别。这时的沅江,月黑风高水急又冷,江面宽阔,江心中的江水特别湍急、寒冷。激战多日,身体早就透支了的不到200人的川军兄弟,只有游过江去,而要游过去,谈何容易!而且听当地老乡说,这个时节,江中不时有“江猪子”(江豚)出现,不要说徒手过江,就是坐小船过去,都可能在江中被“江猪子”拱翻。而两只小船,除了师长坐,另外加上陪送师长过江的简副官等,最多只能坐四五个人。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徒手泅水过江的官兵,必九死一生。可以坐船过江的几个名额,他们推来让去,最后留给了几个家中最困难年龄又大的老兵。

夜已深。在江水滔滔,夜色昏暗的江边上,头缠绷带的二团副赖百福,和主动留下来掩护师长们过江的100多位官兵,向要过江的兄弟们挥手告别,不断叮嘱:

“简副官,劳烦你一定要把师长安全送回去!”

“各位兄弟,好走!”……

“放心!”简副官坐在了小船上,他将昏迷不醒的师长抱在怀里,向站在岸边送行的兄弟们作别,他想多说几句,却忍不住哭出声来:“赖团副,兄弟们!”他说:“师长在江东等你们啊!”

“没有关系,抗日牺牲光荣,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过江的兄弟!”岸边有人喊着就要下水的熟识人的名字:“回去后,请给我家人带个信,就说我张老五抗日牺牲光荣,我下辈子回家,变牛变马报答家人!”

“明年清明时分,如果哪位弟兄想得起,请给我们的孤魂上柱香!”……

这样的离别太沉重,岸边,有人带头喊起口号:

“请回去告诉我们的家乡父老,我们川军没有玷污抗日军人的声誉!”

“抗日必胜!为国牺牲光荣!”

两只小船,刚刚离岸,驶入江中,就听得夜幕中,传来二团副赖百福泣血的一声呼唤:“狗日的日本鬼子上来了,准备打!”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二十、最后的别离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一枪毙敌酋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慷慨激昂,生离死别【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神勇的副官和神奇的战马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激动人心的时刻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悲壮的滕县之战换来台儿庄大捷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八、战前重托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九、从儒雅到悲壮

来源:《血战——川军出征》(田闻一著),2019年3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田闻一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杂志:[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