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来自新中国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译词汇均可直接拼写。当时,苏联先进行了改革少数民族文字的运动,受其影响,1931年,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张创造一种通俗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换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汉字。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说起学中文,你一定觉得是件特别简单的事儿。然而,对于欧美人民来说,中文堪称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当然了,咱们国家也有好多同学会觉得英语特难学。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其实,中外人民的这道语言鸿沟从根本上就存在——汉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个脑回路上。

为了能够沟通顺畅,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们脑洞大开,亲自给汉字和字母创造了联系:那就是“汉语拼音”。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看到这本书,我能理解歪果仁说中文时发音为啥很奇怪了

上回给大家讲了讲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发展史(点这里复习),不少同学表示还想再了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汉语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这个,现在开始上课。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国范儿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周杰伦的英文姓氏是Chou?为什么“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为什么“功夫”要译成Kung fu呢?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杰伦专辑封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要先考你一道网络常识题:常凯申何许人也?

2008年,清华大学历史系的一位教师,在学术著作中将Chiang Kai-shek这个名字译为“常凯申”,闹了大笑话。因为这位常凯申,其实是大名鼎鼎的蒋介石。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蒋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这样的翻译笑话并非个例,很多民国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语就变得陌生。而这些“民国范儿”外文译名,都是因为当时的“威氏拼音”而产生的。

比如,钱钟书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里,“钱”的拼法就是Ch‘ien,“钟”则是Chung。Ch‘ien中的符号(‘)还不能少,因为它用来表示送气清辅音(现在汉语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气清辅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读音就相当于现在汉语拼音中的jian了。

汉语拼音-威氏拼音对照表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国外交官威妥玛创制的。他精通汉语,参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对中国名词的音译方案,用拉丁字母给北京话设计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读习惯。借助“汉语拼音-威氏拼音对照表”,你也可以给自己取一个民国范儿的名字。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译法

汉语拼音,它有不少亲戚

如果只依据威氏拼音,你会发现还有些问题解答不了,比如:为什么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来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实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话,应该写作“Peiching”。Peking一词,实则源于法语Pékin,是16世纪传教士的拼写,到了英文里便成了Peking。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京华烟云》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国际通讯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译。

中国邮政系统早期由英国人管理,他们曾拟定一种“邮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开始使用。例如青岛写作“Tsingtao”,就是邮政式拼音,“Peking”也作为“北京”的邮政式拼音固定下来。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这些较为完善的拼音系统,还有一些比较简略的,比如二战期间,美军飞行员在耶鲁大学学习汉语,以便来华参战。耶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决定不教汉字、只教口语,而为此拟定的耶鲁拼音系统,是诸多汉语拼音中最接近英语发音的。

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来自新中国195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译词汇均可直接拼写。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表

不过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获得国际认可,因此很多英文词汇仍然惯用旧译法,比如“京剧”还是会译作Peking Opera。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若是追溯起来,现代汉语拼音的始祖应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605年,他为了方便学习汉语,试着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与今天中国人学英语时用汉字注音异曲同工。

中国古代拼音,有点难学

拼音发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学汉字,也不是看着字硬学它怎么念的——为了能把字念对,古人其实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学”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一门学科:语言学中关于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也就是古代的识字课。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课本,就是汉代的《说文解字》。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此书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读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读若犷”,就是说“囧”的读法与“犷”相似。虽然今天看这两字读音相去甚远,但这是缘于语言的演变。

到了宋代,徐铉又在《说文解字》“囧”的注音后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声母(j)与“永”的韵母和声调(ong三声),合起来即为“囧”的读音(jiǒng)。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对比一下,你就会直音法虽然简单明了,但也有局限——有时候,要找一个同音又常见的字并不容易。而徐铉这种注音办法显然更科学,它叫做“反切法”,开始于东汉,是随佛教传入,受梵文影响而发明的。

反切法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完善,成为古代中国最通行的注音识字方法。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成书于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汉字注音字典,图为唐代写本残卷。

而在民国时代,北洋政府也设计过一套注音符号:选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调整,来为汉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说文解字》就说:“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来表示“包”的声母b。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民间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广的注音符号进行扫盲教学。

这套完全没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号,至今仍在我国台湾地区通行着。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台湾人民使用的键盘跟你的不太一样

汉字,差点被拼音灭掉

外国人创造汉语拼音,本来是想用自家语言来理解和学习汉语。然而,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人也迫切渴望开启民智、与西方接轨,为此,差点把汉语彻底拉丁化......

鲁迅先生就曾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他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

鲁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纪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广拉丁化汉字,初衷是让更多平民百姓能够识字、写字。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图中是为推广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而设计的徽章。字母部分即为“我能看书写字”这句话的拉丁化写法。

当时,苏联先进行了改革少数民族文字的运动,受其影响,1931年,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张创造一种通俗的、国际化的拼音文字,换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汉字。

这个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持续了20余年,最终还是夭折了。否则,我们现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块字了。

你来看看,觉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吗?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新文字版《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文盲用的拉丁化课本”

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为啥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拉丁化新文字课本

相关文章回顾

繁体字、简体字,谁比谁高贵?

撰文 | 宰予

微信编辑 | 高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