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文人,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也会习惯性地在他的江湖中展现出来。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金庸把诗词歌赋及对联巧妙地穿插在小说里的各处。他将诗词通常用在四个地方。

一、标题

比如《天龙八部》,每一章都用一句词,每一册合起来就是一首词,这种做法其实很难,因为诗词有诗词的要求,每一句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需要,合起来又得有一定关联,否则词就不成词了。而且格律和谐,音韵到位,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还有一种做法是集古人之句。比如《鹿鼎记》,就用了他祖宗查慎行的格律诗集句作为每一回小说的标题。这种做法也是大不容易,要从那么多句子里找到合适的标题,有如大海捞针。

二、情节的补充

比如《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和朱子柳斗智,就提到了孔孟之学,提到了谜语对联,还唱了散曲《山坡羊》。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说到山坡羊,不少人给金庸拍砖,嘲笑他元曲宋用,站在历史角度上,金庸自然犯了点错误,但其实无伤大雅,只要曲子好听,又符合内容需要,偶尔张冠李戴一把,又如何呢?反正金庸又不是在做考古和写历史故事,只是小说而已。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最后部分,王夫人用诗词填空的办法引段正淳入觏,却误中副靶,让段誉上了钩,也因此揭穿了段誉的真实身份,生出了若干故事。

三、章节或故事的引言

比如《神雕侠侣》,以欧阳修的一阕《蝶恋花》开篇,这是一曲描绘采莲女的相思之调,以此引来李莫愁的悲情感慨。而小说里,李莫愁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句,更是贯穿文中大部分内容,定下了全篇苦情戏的基调。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比如《倚天屠龙记》,开篇即以丘处机的一阕词《无俗念》作引,说的是郭襄怀念杨过和小龙女,故而吟诵这阕描绘小龙女冰雪之貌的古词,若无之番怀念和悲情,也就没了后来的峨眉和武当,也就没了张三丰和张无忌,当然也就没了《倚天屠龙记》的故事。

四、背景或道具

比如《连城诀》里,把诗词直接化入剑招,形成一套《连城剑法》,而且这部《连城诀》还藏有一个大宝藏的秘密。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又比如《侠客行》,《侠客行》本身就是一套神奇的武术,江湖上的赏善罚恶令,每隔十年的腥风血雨,无数高手的神秘失踪,皆与这套武功息息相关。

世间再无金庸:他有着一般武侠作家难及的,传统文化底蕴

金庸小说里用到的古体诗词,基本都是前人之作。原创作品不多,但《天龙八部》的章回标题应该是其自创之作,不管是与不是,从小说里看到的诗词故事和内容,金庸对古典诗词对联一定是非常有研究的,只是他比较低调,自认创作水平不高,所以不敢妄自把原创诗词穿插到小说里罢了。为的是不破坏了小说的整体美感。

这既是金庸的谦抑,也能体现出金庸的细致来。这种谦抑和细致,都值得后人的敬仰和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