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古惑仔》《监狱风云》等电影,李兆基和何家驹、成奎安、黄光亮并称黑帮电影中的“四大恶人”。1997年,黄光亮没有电影上映,成奎安3部、何家驹4部,凭借96年《古惑仔》《食神》两部神作大热的李兆基,也不过10部。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的电影行业都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第五代导演,携作品在世界影节摘金夺银;好莱坞借助先进的电影工业,将视听体验提升新高度;

当时人口不足600万的香港,也借助新浪潮运动兴起,把“香港电影”打造成品牌。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鼎盛期,香港年制作电影量超过200部,在世界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

香港向东南亚、欧洲等地输出的电影数量,更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动作、喜剧、黑帮”三种电影类型,构成了香港电影三原色,调配出荡气回肠的《黄飞鸿》、缠绵悱恻的《倩女幽魂》、尽是癫狂的《大话西游》、慷慨悲歌的《英雄本色》。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从昏暗的录像厅到宽敞的电影院,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念念不忘黄飞鸿的一招一式、小马哥的风衣和香烟,还有小倩的眼、紫霞的剑。

当从邵氏看到嘉禾,一代人便开始老去。

同时光一起消逝的,还有红颜不再的“霞玉芳红”、大量减产的“双周一成”、华发早生的“四小龙”。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前浪消逝并不可怕,遗憾的是香港再也没有可以睥睨天下的电影业,以及那些风华绝代的电影人,更令人喟叹的,是一个个电影人以令人唏嘘的方式离开人间。

6月2日,李兆基去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因为《古惑仔》《监狱风云》等电影,李兆基和何家驹、成奎安、黄光亮并称黑帮电影中的“四大恶人”。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电影里的他们是呼声唤雨的帮派大佬,但戏外却个个晚景凄凉,目前仅剩下黄光亮一人在世,也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2004年,成奎安被确诊为鼻咽癌晚期。他一边接受治疗,同时不断自降身价赴内地为妻儿攒钱,与病魔斗争五年后,54岁与世长辞。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2015年,66岁的何家驹因病去世。由于他膝下无子,亲妹妹也因财产问题闹翻,打理他身后事的好友,发现何家驹好几本存折都仅剩几百块港币。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刚刚去世的李兆基,更让人唏嘘“人生莫受老来贫”。

他晚年曾两度中风,后又被查出后肝癌。但骨瘦形销的他,一度不愿住院治疗,原因很简单:没钱。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后来在古天乐、周润发等朋友的资助下做了手术,也得到了政府体恤分到公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手术成功后,李兆基做出和女友完婚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若撒手人寰,公屋将归还政府,对陪伴30年的女友来说实在不公平。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常人的印象中,知名演员都享受着远超普通人的资源,即使年老,也可以当配角赚钱,当年名噪一时的四大恶人何以落魄至此呢?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四大恶人的入行契机

从1925年,香港制作出了第一部长篇故事片《胭脂》开始。香港电影宛如一面棱镜,既见证香港的不幸与辉煌,也映射时代的变幻与革新。

30年代,香港刚告别默片时代,就和祖国一道加入了抗日的滚滚红尘,制作了《生命线》《民族的吼声》等一系列爱国电影。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40年代,抗日的烽烟散尽,社会上许多问题却开始凸显。《水上人家》这样颇具现实主义的题材开始兴起。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到五六十年代,邵逸夫主导的邵氏影业,以“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称霸香江,李翰祥的风月片、张彻的武侠片不仅大卖,还让中国电影第一次大规模走向国际。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站稳东南亚市场后,邵氏又在1972年把电影《天下第一拳》打进美国商业电影发行网。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当中国故事第一次在美国千家戏院同时拉开,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也开始孕育。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的80年代高度繁华,市民对电影提出了新需求。敏感的电影人开始在传统的故事片领域,开辟新类型,鬼片、僵尸片、追女系列等等应运而生。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同时嘉禾、寰亚等新派电影公司开始与邵氏共分天下,香港电影轰轰烈烈的“黄金十年”拉开了序幕。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从8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拍片数量和电影票房就一路攀升,1992年票房总收入达到了顶峰15亿,1993年上映的港片数量达到242部。

在这个数字背后,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无限繁荣。尽管每年都能从艺员培训班、港姐选美大赛上挖掘新人,甚至还有王祖贤这样的台湾演员“一身清丽入香江”可演员还是不够用。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无线五虎

大明星们一年主演拍好几部,刘十三(刘德华)、郑九组(郑裕玲)、王七组(王祖贤)、张一打(张曼玉)这样的外号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契机下,原本很多职业和表演没有关系,甚至连颜值、年龄、身材都没优势的人物入行成明星的故事,每天都在香江上演。

原本是警察的张家辉,因为对工作不满意,便在电影《壮志雄心》中本色出演了少年警校学员。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搬运工人林雪,在台球厅结识了电影武行,便去做了场务,从龙套做成了主角。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左二为林雪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四大恶人,也赶上了这一波电影红利。

在拍电影前,他们的职业五花八门,人生际遇也是相去甚远。

年龄最大的何家驹,1948年出生。早年是报馆老板,生活小富且安,但身有赌瘾的他在三天内就输掉2000多万家产。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1949年出生的李兆基,从小就混社会。在60年代为香港黄大仙区慈云山邨最著名的青少年朋党组织“慈云山十三太保”的主要成员,80年代之前又的香港三合会中层成员,是典型的黑社会人士。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1952年出生的黄光亮,中学曾被开除,在路边看到一辆法拉利后,他醒悟自己打工一辈子也不能买豪车,随即离家出走闯社会。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1955年出生的成奎安,13岁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在家中兄弟的引荐下来到了邵氏电影厂的摄影组做小工。四年后长大成人,却觉得做摄影没前途,混进了黑社会做舞厅打手,后来被警察拘捕判入狱四年,两年八个月后释放。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尽管际遇不同,但这四个人却有着“长相不讨喜”的共同点。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中,黑帮片这朵“奇葩”也开始肆意生长。四大恶人,也先后迎来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四大恶人的花样年华

在上个世纪,由于香港特殊的政商环境,许多黑社会帮派组织发展壮大。

那些充满传奇的帮派故事、盗亦有道的黑帮人物,也开始被电影人关注,第一个把黑帮片打造成主流的是吴宇森。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吴宇森曾说:“我最向往的人物,是古时的荆轲、聂政。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佩服他们的地方,不是他们刺杀事迹,而是他们对自己信仰是肯付出生命去坚持的,那种‘有义气’的表现。”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带着自己的电影理想,吴宇森在1986年拍摄了《英雄本色》。

作为黑帮电影的开山之作,《英雄本色》连续上映61天,以3465万港元的票房刷新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纪录,轰动极大。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黑帮片兴起的时候,正是“四大恶人”寻求人生突破的时候。

输掉全部身家的何家驹,在70年代来到片场做杂工,后来成为副导演拍摄了电影《跳灰》,文笔不错的他又编剧了《墙内墙外》。

何家驹在为生计发愁的70年代,他的同龄人李兆基虽然是帮派大哥,却正在和毒瘾抗争,过程参考《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戒毒成功后,李兆基痛改前非,离开帮会并经介绍加入了电影圈。1990年,他出演了《勇闯天下》《赌侠》两部电影,当时他名气不高,却在这两部戏中先后合作了已经声名鹊起的“小弟”黄光亮、成奎安。

原来黄光亮、成奎安两人,虽然年龄比何家驹、李兆基小,但却早早踏入娱乐圈,1984年,两人同时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一部重要作品。

黄光亮的《省港旗兵》是《英雄本色》前最重要的黑帮电影;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成奎安则因为在《吉人天相》中出演“大傻”,获得了这个伴随他一生的外号。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1987年,林岭东开拍《监狱风云》。身材高大威猛、声线震耳欲聋、脸型凶悍跋扈的成奎安;

眼如铜铃、鼻孔硕大、一脸横肉的黄光亮,和面相凶悍,眼神不怒自威的何家驹被一同邀请出演。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剧中,何家驹饰演奸诈狡猾的大咪、成奎安饰演凶神恶煞的大傻,黄光亮出演颇讲义气的傻标。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虽然拍戏经验都不多,但是三人即使和梁家辉、周润发对戏也不落下风,何家驹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黄光亮提名金像奖新人、再度饰演“大傻”的成奎安的名头响彻香江,从此三人就成了黑帮专业户。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之后《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古惑仔》《龙虎风云》等经典黑帮电影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这些作品中,何家驹出演的角色多为黑帮大佬打手、或者变态暴虐的亡命之徒。在塑造时,何家驹着重刻画角色的戾气,言行举止可以用丧尽天良来形容。

成奎安的反派形象,则颇具有喜剧效果。和周星驰合作的《赌侠》《无敌幸运星》等作品中,演绎得诙谐生动、妙趣横生。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黄光亮因为外形,往往被导演赋予蠢萌的特质,角色多为狐假虎威的黑帮小弟,或者丑态百出的社会败类。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1990年的经典港片《天若有情》中,黄光亮和刘德华、吴孟达在街区厮杀,最后同归于尽的场面足以令人头皮发凉。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出道稍晚的李兆基,直到1996年的《古惑仔》系列才被观众熟知。在港片中,基哥饰演的大多是黑帮的中层人物,贪财好色,墙头草两边倒,充当帮会和事佬的时候,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90年代,四大恶人借助黑帮片的兴起,先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989年成奎安上映25部电影、1993年黄光亮上映12部电影、1994年何家驹上映15部电影、1996年李兆基上映7部电影,并担任5部电影的制片人。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的各项数据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1992年港产片票房达到历史最高的12亿;1993年上映港产片数量为历史最高的242部。

但花样年华虽好,却如昙花一现。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电影就先走到了波谷。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的断臂求生

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香港豪取6000万票房,电影市场第一次被好莱坞以电脑特效攻破。

之后港产片1994年票房9.6亿、95年8.4亿、96年6.5亿、97年5.4亿、98年4.3亿、99年只剩下了3.3亿,票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行业不景气,最直观的体现,还有拍片数量。1997年上映的港片数量,已经从最高点的242部,下降到了84部。

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电影人面临转型和无戏可拍的处境。而周润发等大咖,更是纷纷出走好莱坞。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从辉煌到没落,香港电影只用了短短的几年,其中的原因出在哪里呢?

成龙曾说过:“一个僵尸片成功,他们就拍100部僵尸片;一个英雄片成功就拍100 部英雄片”。

两句话虽短,却直指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

在新浪潮阶段,香港电影迎来了各种类型的大爆发,但是一种电影类型火了之后,跟风之作纷纷上马。

例如《倩女幽魂》大火后,各种白衣女鬼飘荡银幕,但这些电影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远不及《倩女幽魂》,最终让观众形成鬼片即烂片的心里期待。其他类型片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这些粗糙作品,不仅在面对好莱坞强大的特技时不堪一击,而且在日本动画、欧洲文艺片面前也失去了竞争力。

一线大牌出走后,留港艺人也开始瓜分剩余的市场,就连“四大恶人“这样为黑帮电影而生的艺人也不例外。

李兆基刚以“吹水基”奠定江湖地位,就在周星驰的《食神》中骚气冲天,尝试喜剧领域。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因为港片质量下降,好莱坞开始大规模抢占市场。

1998年,《泰坦尼克号》以11494万港元的票房高居榜首,连亚军《侏罗纪公园2迷失的世界》也高达5823万港元。而当时港片能过1000万的都是寥寥。

加上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热钱开始抽身离港,拍片数量更是迅速下滑。曾经拍片数量不输一线明星的四大恶人,也开始大量减产。

1997年,黄光亮没有电影上映,成奎安3部、何家驹4部,凭借96年《古惑仔》《食神》两部神作大热的李兆基,也不过10部。

幸运的是,这一年香港回归。

13亿人口体量的内地市场,让港片开始“北望神州”,寻求生机。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最终成文,关于电影方面的具体内容分为四条:

(1)香港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

(2)主要工作人员组别中香港居民应占整体员工数目的50%以上;

(3)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

(4)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港方主创人员所占比例不受限制,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对故事发生地无限制,但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

CEPA让港片享受国产片的待遇,但是也对题材、演员方面提出要求。

由于内地的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带有血腥性质的黑社会题材,成了审查的重点。

港片在一开始,并没有适应。

2002 年《无间道》修改结局才在内地上映;香港版时长100分钟的《黑社会》,不仅在内地删除15分钟,剧中的黑帮接班人被改成警察卧底,电影片名也改成了《龙城岁月》。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几经磨合后,香港电影人已经越来越熟悉内地对电影价值观的要求。

于是,港片忽然变味了!

不仅黑社会元素越来越少,连“张志明”这样的港仔,都要来北京谈一场恋爱。

在合拍片刚开始盛行时,香港导演都爱用“港男+内地女”的模式来拍片,如《2046》《如果爱》。

而近年的香港导演已经不在乎主角的出身,《中国合伙人》、《明月几时有》的主角中已经难觅港人演员。

在这种状况下,为黑帮电影而生的“四大恶人”必须面临转型,但是容貌、戏路的原因又限制了他们发展,拍摄的其他电影,并没有引起水花。

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在合拍浪潮中,断臂求生般舍去了黑帮电影类型以及黑帮电影演员,和黑帮片一样被抛弃的,还有过分无厘头的喜剧、裸露的三级,以及都市鬼片等等。

有人说,当曾经的港味变淡、变质,甚至消失,这样的港片岂不是已死?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小十君觉得,“港片”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概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风貌大不一样,当下的港片自然也不会和过去相同。

只能说港片经过新浪潮的极盛时代和金融危机前后的极低时期后,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平稳发展。

内地给香港电影的是限制,也是重生。

内地充沛的资金、壮阔的山河、完善的片场让港片“柳暗花明又一村”。

黑帮片开始以警匪的形式,如《扫毒》《寒战》《无双》重生;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曾经鬼魅电影,也可以继续成为卖座的大片,如陈嘉上的《画皮》;

徐克在《狄仁杰》中,继续延续了他对武侠世界的瑰丽想象;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在这样的转型中,香港没了上世纪那些各具特色的明星,故事里也少了癫狂过火的剧情,甚至无戏可拍的艺人谢幕后一身苍凉。

可是香港电影人也变得理性,不再盲目自大。

对内地人的看法,从《表姐你好》中的嘲笑,变为《姨妈后现代生活》里的悲悯。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当香港电影的魅力,不在于“不变”,而在于“适应”。

香港在和内地越来越融合,香港电影也自然开始成为大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目前香港与大陆的合拍电影每年超过50部。

每年的卖座大片中都有香港影人的身影,周星驰和徐克联手的《西游伏妖篇》,尽管口碑不及预期,票房还是超过了1992年香港全年最鼎盛的12亿。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香港电影四大恶人往事

但无论如何变化,香港电影都是香港时代的“岁月神偷”,悄悄记录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与忧伤。

都说人生如戏。

四位“恶人”因为香港电影声名鹊起。去世的3位,也因为香港电影转型而落幕凄凉。

只是,香港电影或许会在转型中抛弃他们,但是看他们电影长大的影迷,不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