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五月,一季牡丹凋谢,薪火相传的文化理念继续“复耕”;一场节会落幕,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高高飘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临夏市率先在绿色发展的屏障上撕开口子、迈开步子、打开路子,乡村振兴战略因为选择了绿色,带来满城荣光,古今辉映、板块互簇、山环水润的城市形态风貌,让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农民的“诗和远方”。眼下,开放包容、创新奋进、联动共赢的发展“精气神”势头正猛,“绿色GDP”态势正浓,临夏市正带着“山水、绿色、花海、美食、科普”的旅游新标签在备受瞩目的大西北悄悄的讲述绿色崛起的故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理念先行,改变如影随形。牡丹文化月期间,旅游观光、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招商引资、商品展销、文体赛事、论坛交流等9个板块66项主题活动让河州牡丹文化的“金字招牌”更亮。乌兰图雅“花开四季”全球巡回演唱会、“牡丹”杯西部省区足球邀请赛等一大批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主题活动与首届青年文化节、乡村振兴金色草花节等一批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相得益彰,“米改花”政策硕果累累,折桥镇、南龙镇、枹罕镇遍地开花,真金白银的旅游收入让新时代脱贫农民挺起腰杆,活出精彩,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美美与共,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牡丹+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紫斑牡丹冠以河州的姓氏闻名天下,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文旅”融合之路延伸了临夏市以文化城的城市品质,彰显了厚重深沉的历史底蕴,节会聚人气,牡丹文脉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城市名片在群众的赞誉中一次次被重新擦亮。

牡丹+经贸,打通开放窗口:现如今,牡丹文化月已经成为临夏市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县域经济不断壮大,“节会搭台,经贸唱戏”两者珠联璧合,一路交相辉映。这一唱,唱来好戏连台,为高质量发展撒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围绕经济办节会,办好节会促经济,临夏市正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开展交流合作,“走出去”的开放思维和举措让临夏市开放的格局更大,前路更宽。

牡丹+产业,探寻发展路径: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临夏市结合自身实际,联姻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大力促进农旅结合,脱贫攻坚意正浓,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牡丹文化月期间,临夏市累计接待游客27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9.1%,全域旅游新经济为临夏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后劲,乡村振兴一路高歌向前,满目光华的临夏形象成为新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现如今,作为黄河一级支流的大夏河沿岸风光正好,“绿色GDP”日渐增长,88.6平方公里的临夏市正不断释放绿色效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潮流壮阔澎湃。

轰轰烈烈地开,洋洋洒洒地放,守护绿水青山涵养“临夏品质”,创新驱动打造“临夏样本”,调整结构探寻“临夏路径”,深化改革转换动力激发“临夏能量”,一座青山绿水和生态修复的宜居之城,一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之城,一座产业转型和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魅力之城……临夏市,正站在发展的高度,背靠历史的厚度,面向未来的广度,向世人绽放着新时代的芳华。生活需要仪式感,发展也同样需要,来年牡丹花开的五月,我们还在大夏河畔等你赴约……


记者:李洋洋

编辑:何大庆 审核:朱琳 魏国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