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1000」严管or松管,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杠铃策略

孩子是上苍派来陪伴我们成长的,这样的轮回形成了不变的自然法则。

严厉的父母

每个父母盼望着拥有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带着爱迎来的家庭小成员的到来,当看到那可爱的小面孔的时候,几乎让每个父母爱不释手。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开始进入抓狂。但事情总要处理,来看看面对孩子们的行为,多数父母怎么做的。

游乐场,妈妈冲着不想回家的孩子说:你再不走,我就走了。晚上这里有拐小孩的!回到家,看到孩子没有写作业而是在看漫画书,妈妈开启了唠叨模式:怎么不写作业呢?你不写作业能学好吗?写不完作业,老师会批评你,我还会被叫到学校里~~~孩子正在玩游戏,爸爸一把夺过手机:玩玩玩,就知道玩!玩游戏能有出息吗?

总结一下多数家长的做法,可以看出一个相同的理念: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晚走=被拐完不成作业=学习不好玩游戏=没出息

然后,用言语来吓唬孩子,让其恐惧,释放自己严厉的一面。这种方式屡见不鲜,成为了常态。

放纵的父母

完全放纵孩子,任由孩子的性子来。此类的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的时候,表现出无力感,干脆给自己一个理由,任由他去吧!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孩子多辛苦啊!让他放纵一下吧!我家孩子就是皮~~

列出了许多的理由,帮着自己推脱放纵的后果。然而孩子的呈现出以下状态:

嫉妒心强争强好斗自私,忽略别人的感受「204/1000」严管or松管,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杠铃策略

杠铃式的父母

此类父母呈现出松紧得当,该松的时候松,该紧的时候紧,把松与紧的两端拿捏到恰到好处。对可能的极端危害的防护,采取紧的方式;对于可能的小伤害,采取松的方式。这样实现了松紧结合的不对称管教模式。

我在带女儿玩的时候,她特别喜欢挑战有难度的动作。滑梯、跷跷板已经进不了她的法眼,却对上爬上趴下情有独钟。此时,我会站在一边保护着她,并告诉她:尽情的玩吧,爸爸会在边上保护你。当然她也会去玩其他的,我在此时离开她的身边,远远的看着她尽情玩耍。

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可以指由任何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并且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

这也意味着让人体验一些(但不是太多)压力,以唤醒他们的潜力。但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保护,以免受到严重危险的伤害——你可以忽略小的危险,专注于保护他们免受严重伤害,请注意,只需关注严重伤害。

——《反脆弱》P.108、109

杠铃策略是一种拥有两种方案的小系统,两个方案如同位于杠铃两端的杠铃片,为系统的反脆弱性共同起作用。在两个方案共同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便可以获利。

就管教孩子来说,如果过于严管,孩子会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出没有主见的孩子。昨天看到朋友发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唱歌,甚至可以用笔和本子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么有天赋的孩子,问他为什么不去学习音乐呢?他低着脑袋说:我爸妈说了,搞音乐没有前途~~~这样的孩子的背后,定然有个严管的老爸老妈。不是严管不对,但用错了地方。设想一下,如果孩子的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天赋,不是打压,而是给与正面的小压力:比如支持他开办一个小小的演唱会等,那么孩子的潜力将会大大被激发出来。

「204/1000」严管or松管,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杠铃策略

再谈孩子独立上学

还是想据孩子独立上学的例子。我第一次让儿子独自上学,在家里可是做了不少功课。他妈妈给他买了许多郑渊洁的安全类的漫画书,这些书已经成为了他的珍藏,时不时的拿出来“复习”;日常带他在路上,不停的讲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甚至在家里我们演练遇到坏人的应对场景,每次我都被他整的疼的不得了,最要命的一招是“直击胯下”(提前避免严重伤害)

然后,在他出门之前,给了他鼓励,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的。他信心满满的出了家门(家离着学校不远)。毕竟是第一次,我骑着电动车在他的背后远远的跟着他,一路观察他的行为。当时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的他,完全按照安全规则,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学校。我那悬着的一颗心也就落地了。(给与小压力,并提供适当的保护)。

结语

对孩子的教导,如同呼吸一般。松与紧,呼与吸,是自然给与我们的启示。在呼吸期间,人类不停的创造着奇迹;同样的,管教孩子松与紧之间,让孩子更加容易释放自己的潜力。杠铃策略,让这个神秘的过程,更加显像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