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书法艺术“质”的流动与积储。

中华书法,汉之气厚,晋之韵深、唐之法严、宋之意浓、元之尚态、明之行草、清之碑学,都由一代代人在为之努力付出。书法作为一门高级艺术,书法巨流在于每一时代群体以其灵性的创造,积高而益巍峨,汇纳而益深广。我们从这巨流的源头逐一分析。

先秦开书艺之先河,已积储下诸多中国书法艺术之“质”,给后人以灵性创造的无穷启迪。中国书法是在一个辉煌的起点上开始了它灿烂而又漫长的历程。

经秦而汉,书法之河转弯越岭,由籀篆而隶书,各式书体相继产生。隶变冲毁了古文字的堤坝,浩浩荡荡的潮流宣告汉字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只要看一看汉隶中那种蚕头燕尾式的波挑组合而成的波磔奇观,是那么激动人心地使人体验到解脱的、昂扬的时代精神情调。若观汉人之书论,如蔡邕之评、崔瑗之说、赵壹之述,便见汉人已在探讨书法形美之标准当以自然美为之,书法内在之美当以力、势,运动判之,书法可为心画,能抒情见性,并已初步构拟书法形式美之范畴。汉书学之质,映现出汉阔大飞举的时代精神。书法在汉代已独立其艺术品格。

如果我们继续作一瞥式的鸟瞰,那么魏晋时代书法艺术质的积储最为可观。历史往往很难捉摸,进入这一社会黑暗的政治年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芒万丈的时代。此时各种书体趋于成熟,魏晋之书艺已成为士大夫自觉寄托高妙意兴的修养本领。他们心灵为玄学所化,以空明的觉心,容纳万境。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字之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达到书之妙境。魏晋书艺之韵、书圣羲之的杰构成了照耀书法长河的不灭灯塔。

唐代书法家又以心灵的极致创造了宝贵的书艺新质。唐由晋之“韵”迈向“法”之建构,其楷书真正成熟而臻极,合南北为一体而大成。名家辈出,前后争雄,楷之大家则有欧、虞、褚、薛以及颜、柳;草之有张、怀;篆之有李阳冰,等等。唐代众多书论尚“法”,精心探究法则,这一切新质汇人了书艺之内核流向宋朝。

宋代书法家也是有创造灵性的艺术家,对于前代质的选择似乎并不亲和唐人之规矩法度,而眷恋回归晋人之韵趣,酿就宋人书法之意趣。以宋四家为代表的书家以灵性悟得,灵眼窥得,灵手捕得一种天真烂漫、萧散自由的“韵胜”,贡献于书艺宝库。

元明清各代无不汲取书艺长河流经的书艺之质,并汇入自己的新质,再流至下一代书苑。元代力图让晋“二王”书艺之质重放光芒,因这一系统的笔法在宋朝颇受挫折。明代尚态,明人亦以其优秀书艺之结晶汇于书艺长河。清对于帖学进行了一次革新,为碑学开拓了一块新天地。以后便是近百年的冷落,书艺积储的新质较少,流动显得异常缓慢。

当代书法艺术也在复兴,书家们不仅从传统的书艺积淀中汲取所需,并发扬光大,而且又以现代的意识去创新书艺之质,虽然尚在起步、摸索。

时代书艺质之积储是一种逻辑运动。汉字的形体、精神构成重要的书艺质之要素。书法从汉字象形中汲取精神,于毫芒锋杪取象无穷,升华为书法艺术中具有血肉的生命形象,从原来概念的表达,升华为生命力、性情、襟怀的抒发。历代书法家以一种生命意识化入书法意境中去,既将外在的生命乃至无生命的形象化入书法中构成生命形象,又将内在的生命体验,即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绪波动,自己的学、才、识、德融人书法中。随着书艺积储流动,人们不断从其间提取哲学智慧、审美智慧,探寻书艺之本质,觅取并把握这一艺术形式与原理。同样在积储——流动——积储之中,书法艺术思维从浑然、朦胧走向辩证思维,形成涵蓄深广的书艺哲学,形成书艺辩证法、书艺美学。书法也渐进化为高级的艺术。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书法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书法艺术水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