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望未来,刘光源认为,中波双方要增进彼此互信,继续保持高层交往频度,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波兰“负责任发展计划”更好地对接,并大力推进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林伟大 时光):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日前表示,中波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务实合作结出硕果,他期待中波双边合作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平台的助力下不断展现新的活力。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林伟大 时光):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日前表示,中波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务实合作结出硕果,他期待中波双边合作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平台的助力下不断展现新的活力。

刘光源大使日前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他说,波兰是第一批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70年来,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70年来,两国历经国际风云变幻,但始终保持双边关系的平稳发展,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强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波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特别是2015年杜达总统和2016年习近平主席成功互访后,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的框架下,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刘光源认为,中波务实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方政策对接走向深入。中波双方视彼此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波领导人定期会晤,就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意见。不久前,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与李克强总理举行了会见。双方各层级往来频密,各领域合作机制日臻完备。两国建立了37对友好省市,地方合作成为中波关系一大亮点。二是务实合作加速发展。两国的贸易也不断增长,2018年中波双边贸易额达到近246亿美元,同比增加15.3%。在波兰中资企业已增至近70家,据不完全统计,投资总额为22.7亿美元。两国首都间每天都有直飞航班,20%的中欧班列抵达或者通过波兰。三是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已签署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文凭和学位协议。目前在波中国留学生约有1500人,在中国的波兰留学生约2000余人。已有5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落户波兰。今年,华沙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和西里西亚大学等三所高校孔子课堂也即将揭牌。中国来波兰的游客逐年增加,从2016的7万到2018年突破18万。同时,每年有4万左右波兰游客赴中国旅游。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

展望未来,刘光源认为,中波双方要增进彼此互信,继续保持高层交往频度,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波兰“负责任发展计划”更好地对接,并大力推进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他强调,首先要坚定信心。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表明,开放融通是历史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从中波经济体量来看,目前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前景广阔。双方政府和企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政策,共同开辟一条合作双赢之路。其次,要深入对接。中波经济各具风采。波兰有发展基础设施需求而中国有高性价比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波兰有优质食品,这就需要两国政府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对接,通过对接找准利益契合点、深挖合作潜力。第三,要加强交流。民心相通是两国合作的根基。中波两国传统友谊深厚,但也存在对彼此制度、市场、文化认知不足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波双方需要通过广泛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国社会更加全面、客观、深入了解对方,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刘光源表示,波兰是中东欧最大经济体,人口、GDP均占中东欧总数的1/3,中波双边贸易额也占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量的1/3。期望波兰能够发挥自身体量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大做强“16+1合作”。刘光源强调,只要双方本着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加强各自发展战略对接,就能推动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方期待与波方在“一带一路”和 “16+1合作” 框架下携手前行,使未来70年的中波关系继续不断展现新的活力,结出新的合作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