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建设“打工者之家”提升“北京温度”

2018年1月27日为《北青报》撰写的见报社论

北京正在举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市长陈吉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在京外来务工者作出承诺,今年将严格执行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园区建设职工集体宿舍,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

从事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难题,已存在三十余年,是一线城市和省会以上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全国性难题。多少年来,这一总量上亿的外来务工者群体,主要借助城郊结合部的各类违法建筑来解决住宿之需。群租、混租、合租是这一外来务工群体居住现状的普遍形态。

倘若没有发韧于2016年初的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首次提出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尤其是长期租赁市场,多渠道开辟和兴建租赁房源,鼓励在集体土地上兴建租赁小区等政策的转折性创新,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就永远是一种奢望。而北京市率先把这项决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措施之一加以推进,无疑为全国其它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举措带了一个好头。

在北京人大代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多位代表披露,北京已有多个区,因地制宜启动了“打工者之家”建设项目。这些居住功能优于计划经济年代国企集体宿舍,注重基本私密和隐私保护,配套有公共食堂、公共娱乐设施、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实行封闭式第三方运营管理的“打工者之家”,比科技园区、高新产业园区、信息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的公租房租金要便宜,非常适合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解决基本住宿需求。到今年晚些时候哪怕在今年年底之前,首批“打工者之家”若能投入运营,北京将再次为其它城市推出同类举措提供借鉴。

农村劳动力进城谋生,城市中低端就业岗位清一式由外来务工人员取代,凡乎就是三十余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另类写照。眼下,外来务工人员通常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分布在城市制造业打工,另一类则依靠服务业谋生。

回看十年甚至五年之前,城市中低端制造业一线工人几乎全由外来务工者构成,住宿问题十分突出。这几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城市中低端制造业快速淘汰,务工人数大批减少,再加上各地制造业普遍迁入产业园区,企业通常自建宿舍,或园区统一建设和运营宿舍,致使制造业外来务工者住宿矛盾明显缓解。

而在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外来务工人员除传统餐饮酒店业外,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持续增加态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三产占比已超70%的特大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眼下,涉及一线城市和大城市运营及服务保障的外来务工群体,分布在包括建筑装潢、批发零售、环卫保洁、家政护理、安保服务、家电维修、修车洗车、超市卖场、农贸菜场、快递外卖、供电、供气、供暖、给排水、市政管网场外维护等上百个服务行业和类别中,以上海市为例,这部分外来务工者占全部外来人口的比例接近三成,总量超过350万人。

从发展趋势计,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中端及以下制造业都将被淘汰,因此产业工人中的外来人口比例还将下降。但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以及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新需求倒逼服务新业态的不断呈现,相应的服务类外来务工人口总量,将长期趋于高位。由是,无论从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必要性计,也即确保城市各项功能有序运行,确保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考量,北京这一务实先行的政策举措,不但将很好体现出“北京温度”,而且的确具有政策的及时性。

希望通过几年持续努力,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务工人员的政策举措,能上升为系统的制度安排和完善的运营机制,成为北京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和谐共享的首善之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