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奴隶船》

某天翻阅画册,目光越过一幅油画:画面中,几艘船只燃烧了起来,殷红的天空映照着海面。我被作者渲染的氛围深深感染。

画册右下角署名:透纳,对,是透纳!

这带有些后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只能出自透纳之手。透纳在油画界的名气可能不如伦勃朗、维米尔这样为人所知,但是他却带来了一种新的风格,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透纳出生在英国科文加登(Covent Garden)的梅顿莱因(Maiden Lane),他的父亲是个理发师,母亲死于精神错乱。早在10岁的时侯,透纳就表现出了他的绘画才能。最初他跟随色彩画家汤玛斯·马尔顿学习水彩,在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中摆放和销售作品。可仅仅在理发店中销售自己的画作对透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在英国成为一位有名气的画家,考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也许是他的最佳选择。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1789年,透纳十四岁的他如愿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第二年春天,透纳首次展出了他的水彩作品。26岁时,这个理发师的儿子已经被认为将会成为英国绘画史上的下一位天才,被皇家美术学院破格接纳为最年轻的会员。他手中的画笔轻轻一划,就能为英国乡村的天空带来富有灵魂的景色。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海上渔夫》

成为皇家美术学院会员后的透纳名声大振,订单不断。他为自己和父亲在伦敦西区购置了一栋房产。在那里,他的老父亲成为了他的全职助理,为他铺平画布,巡视画廊,打理河边的院子,父子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透纳没有妻子吗?

事实上他确实没有名义上的妻子,透纳认为婚姻和艺术是不能共存的。他和他的情人,他朋友的遗孀——莎拉·丹碧生下了两个孩子,但两人的关系始终没有公开过,直到透纳的遗嘱公布后,人们才知道了莎拉·丹碧和孩子们的存在。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暴风雪》

透纳的生活具有两面性:一面的透纳将自己的秘密隐藏在树荫之下;另一面,他又有着英格兰的诗情画意。他生活的城市远离贫困,饥饿和烦恼。在泰晤士河畔,透纳的内心是宁静的,他创作了一幅幅直达人心的风景画。

是的,透纳以风景画闻名于英国,早期的他向古典主义大师汲取精华,克劳德·洛兰就是他喜爱的风景画大师之一。

透纳和另一位比他小一岁的康斯坦布尔有着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擅于在风景在大自然中表达深度的情感。

比如透纳的作品《泰晤士河上的克里维登》和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就有许多相似之处。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泰晤士河上的克里维登》

《泰晤士河上的克里维登》描绘了泰晤士河畔的景色,远处排列的房屋,中景处喝水的牛,河面的倒影和右侧近景的树木,杂草,小船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画面中,天空作为背景只是有些许笔触,寥寥带过,用色上也十分克制,和透纳之后的作品《奴隶船》中的天空的表现手法大相径庭。前者的风景以暖棕色为基底,通过光照来对受光面进行暖色调的处理,投影偏冷色,有变化却又很好地控制了整体的氛围,笼罩在一种平静的落日余晖之中。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干草车》

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展现了类似的乡村景象,树木,木屋,河面,马车,农夫,动物和阳光,也是一幅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景画。尽管透纳和康斯坦布尔都革新了古典风景画,有其自己的独创性和超前性,但是透纳早期的这幅作品还是带有着一点古典主义倾向。而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则从古典主义一下子过渡到了浪漫主义,从表现风景到表现情绪。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属于透纳晚期的一幅作品。

透纳的《奴隶船》,画面描绘了茫茫大海中一艘在风暴中颠簸的帆船正在驶离画面中心,而画面的中心留下的却是戴着枷锁的黑人肢体。

画面背景中火红的落日仿佛映照着罪恶的一幕-奴隶贸易的缩影。鲜血般的落日映着海面,和海水中挣扎的黑人肢体融为一体。右下角的食人鱼在啃食着黑人的肢体,海鸥低空掠过海面,似哀悼似觊觎。这一场盛大的屠杀行动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随着船只的驶去,漫漫复于平静,罪恶伴随着奴隶的肢体坠向深渊。

这幅画源于一个奴隶贸易时期的故事,透纳追溯到了60年前。

在1781年,一名英国奴隶贩子和奴隶船在完成了一趟常规到非洲的获利丰厚的旅程之后,驶离了牙买加海岸,但船舱里却出现了问题,里面奄奄一息的奴隶比往常多了许多,船长突然间就这样碰上了一趟折本的买卖,虽然他已经为这些人和货物入了保险,但是保险公司只会以在海上失踪的人数理赔,到达目的地的死亡者是不在理赔范围之内的,于是船长下到船舱开始了一场残忍的挑选活动。那些被认为撑不下去的奴隶将会在海上失踪。

最终一共132人被选中,他们的手脚被锁上铁链,从甲板上扔进鲨鱼出没的加勒比海中。132名人死去了,孕育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众运动-反奴隶贸易运动。

艺谭|透纳: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

透纳的这幅作品已经远远超过了审美本身的价值,那震撼心灵的画面甚至让人难以忍受。画面的空间布局中,右上角隐藏的淡蓝色似乎给人以一种喘息,悲剧发生前瞬间的宁静。

奴隶制度终将被废除或许是这幅画的现实深意!

文|汤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