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尽,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明朝的大一统局面宣告结束,中国由此进入了清朝统治的时代。依靠到手的权利和皇帝不懂事,东林党拼命的忽悠,国家不是没钱打仗吗,西北农民穷,那就加征税收。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尽,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明朝的大一统局面宣告结束,中国由此进入了清朝统治的时代。关于明朝和清朝的评价,民间争议不断,总体而言有两种声音:明朝好,清朝坏。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投降不割地。清朝地大物博任人欺,割地赔款是惯例,君主贪生怕死,百姓弯腰受气。甚至有人断言:满清误国三百年。因此,很多人对明朝的灭亡充满了同情和遗憾,对明亡清兴的原因进行深刻钻研,其中有一条假设很有意思,如果把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跟谁调换一下位置,明朝不会亡,对此,小编也是充满了兴趣,细数大明16帝,唯有此人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如果把崇祯和另一位明朝皇帝调换位置,明朝会中兴,清军会灭亡

在说替代者之前,先来分析一下崇祯为什么会丢掉大明江山吧。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生人,1628年登基。自幼长于深宫之中,登基时才17岁。他的父亲朱常洛不受爷爷万历皇帝的待见,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被冷落多年,由此推断,幼年的朱由检并不受爷爷的喜爱。父亲如履薄冰的活着,朱由检自然也得不到父亲太多的关怀。万历泰昌两位皇帝相继驾崩之后,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登基,是为天启皇帝。天启帝专注于木匠事业,将朝政交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管理。阉党集团仗着天启帝的支持残害忠良打击异己,不少人头纷纷落地。就连朱由检也怕牵连其中,为了保命,他时刻提防,小心谨慎,由此养成了他多疑猜忌、谁都不相信的性格。

如果把崇祯和另一位明朝皇帝调换位置,明朝会中兴,清军会灭亡

天启皇帝一死,年轻气盛的17岁小伙崇祯即位。当时的朝廷有两股势力,分别为东林党和阉党。两派斗得你死我活,天启朝阉党一家独大,到了崇祯当政,朝廷则成了东林党的天下。阉党坏的掉渣,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好鸟。依靠到手的权利和皇帝不懂事,东林党拼命的忽悠,国家不是没钱打仗吗,西北农民穷,那就加征税收;东南士绅富,就减免赋税;在外打仗的不属于自己派别的一律诋毁;没钱就贪污搜刮,反正钱不怕多。所以整个崇祯朝外患不断,内乱又起,忠臣被杀,奸臣不息。再加上崇祯急性多疑好面子的毛病,最终大明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据记载崇祯死的时候才34岁,头发花白不少,像个白发老人,李自成进京的时候,身边除了几个忠心的太监,文武大臣们全部无影无踪,当政17年,不贪财不好色,落得个这般下场,又怪得了谁呢?

如果把崇祯和另一位明朝皇帝调换位置,明朝会中兴,清军会灭亡

相对于崇祯的不足,明太祖朱元璋对治理国家、抵御外患驾轻就熟。朱元璋登基称帝前当过和尚要过饭,深知民间疾苦,痛恨贪官污吏,对官场那一套烂熟于心,知道官员怎么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从军当领导之后,熟悉权谋之道,知人用人,懂得平衡掌握各派力量。所以,整个洪武朝,那么多的牛人,李善长、刘伯温、朱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无一不拜倒在朱元璋的脚下。心甘情愿为朱元璋卖命,即便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也逃不过朱元璋的手心。崇祯朝,皇帝猜忌严重被忽悠;洪武朝,皇帝大权独揽驭万方。当领导,崇祯显然比朱元璋差远了。

如果把崇祯和另一位明朝皇帝调换位置,明朝会中兴,清军会灭亡

历朝历代,皇帝统驭百官治理国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之术,各派系之间最好保持均衡,这样才不会威胁君王的统治。明朝开国之后,朝廷内部存在两大势力,即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淮西集团开国的武将多来自朱元璋的老家一带,还有一部分武将是郭子兴的旧部和徐寿辉、陈友谅的降将组成的,这两个分支都是忠于以明教信徒为骨干的力量的红巾军。浙东集团很大一部分人原先是元朝的官员和士绅,他们与明教可以说毫无渊源,甚至是红巾军的敌对势力。两派在明朝建国后成为朝廷内部互相争斗的主要力量,朱元璋对此心知肚明,放任他们互相争斗,平衡各派做中间人,必要的时候各个击破。明朝洪武年间一系列大案要案,屠杀功臣都与这一切有关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各个派系烟消云散,朱家天下固若金汤。如果将朱元璋放到崇祯一朝,最起码他不会铲除阉党,独宠东林党,因为独宠一派就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如果把崇祯和另一位明朝皇帝调换位置,明朝会中兴,清军会灭亡

当然,如果朱元璋替换崇祯,关外的满清势力更不会入关,甚至很可能会被歼灭。从崇祯年间一系列事情来看,清军之所以能入关,很大程度上是拜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有关,如果没有李自成的密切配合,爱新觉罗家族是不可能入主中原的。所以将崇祯换成朱元璋,别说清军入关,李自成都会消灭于无形,毕竟,打起义军朱元璋是专业的。不管怎么说,以上的分析纯属娱乐,希望亲爱的读者们,不喜勿喷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