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萧庭生一身正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大梁的边境,力保了萧景琰的儿子,几十年的江山社稷的太平。然而常年在外征战,辛苦疲累不说,但是在大梁的朝堂上并不能得到众人,特别是文臣们的理解。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荀皇后的哥哥内阁首辅一直在打压长林府,限制长林王萧庭生的权力。

萧庭生是祁王的儿子,也是梅长苏的弟子,后被靖王萧景琰培养,还收为义子,极为疼爱。萧景琰登基后不仅把自己的靖王府赐给萧庭生,还封庭生为七珠亲王。要知道靖王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莱阳王,想来他对庭生的疼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

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萧景琰的儿子已经登基继位,七珠亲王萧庭生早已经是长林王,且掌管着人数众多骁勇善战的长林军。先帝萧景琰在时,对长林王的信任不仅坚定而且维护有加,太子登基后对庭生哥哥也是绝无半点猜忌,只知道放权信任,和萧景琰的父亲萧选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长林王萧庭生面对权力和欲望,表现地十分冷静,他从小出生在掖幽庭,后被梅长苏救出,指点他读书做人,让他深明大义,虚怀若谷。长林世子萧平章战死沙场后,皇帝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荀皇后的儿子小太子萧元时登基。萧庭生在朝堂上的每一天,过得很不开心。

因为皇帝为了保住庭生哥哥的性命,特意安排萧庭生做太子的辅政大臣。萧庭生开始面对荀白水和荀皇后的挤兑。萧元时虽然饱读诗书,明白事理,但是架不住舅舅荀白水和母亲荀皇后的教唆,更有一般朝臣唯唯诺诺,不敢公然得罪荀白水,没有人敢为萧庭生说话。最关键的是,萧庭生不屑于权势争斗。在朝堂上直来直去,其心天地可鉴,却总有小人从中挑刺。

萧庭生年龄大了,多年在两代君王的庇佑下,他或许根本就没有学会官场的政治学。作为梅长苏的弟子,萧庭生应该懂得各种权术,然而他毕竟是萧景禹的儿子,骨子里有着与生俱来的清高。并且,作为萧景琰的义子,他很清楚当年的赤焰案如何发生,又是如何才终于蒙冤得雪的。

所以,萧庭生对自己有着要求,就是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绝不参与党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为大梁树立正气,为小皇帝未来的朝堂正气打下基石。最后,他还是在荀氏兄妹的阴诡算计下,郁郁而终。魂归梅岭的萧庭生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使命,可以去和恩师梅长苏作伴了。从后来萧元时的用人来看,大梁的朝堂兴盛指日可待,似乎没有辜负萧庭生的一片苦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