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有两位来自异国的战士,他们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他们为正义和良知而战。他们的精神,不仅存迹在一座城,也存迹于每个国人的内心。《跨越时空的回信》第七期主题“不远万里”,我们一起来看 。

一个名字,成为精神符号传承下去

从小我们就听过白求恩这个名字,白求恩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1938年3月,白求恩 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不慎被伤员碎骨刺破了手指,为了不耽误战士的伤情,他只是把手指伸进消毒液简单地浸了浸,继续手术,直到缝完最后一针才开始处理伤口,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伤口,因为意外感染最终恶化为败血症。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所有人都认识他,临终留下最后一封信,每个字都让人泪目

左:主持人 张羽中: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春东右: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护士长

在白求恩意识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他用颤抖的手 留下了一封信 。

所有人都认识他,临终留下最后一封信,每个字都让人泪目

亲爱的聂司令员:

我今天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就要跟你们永别了。

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

两张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给我的小鬼(勤务员)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每年要买两百五十磅奎宁和三百磅铁剂,专为治疗疟疾和极大多数的贫血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用生命诠释的,不仅是行医之道,更是为人之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两位军人来到节目现场,继承着红色基因,他们是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传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

放弃自救保护百姓,从此这里便成了家

1939年5月,受苏联人民的委托,库里申科率远程轰炸机志愿队来到中国。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大队与日军机群交火,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在这场恶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的英雄们炸毁日机百余架,库里申科的飞机被击坏了发动机,他突出重围沿长江向西飞去。

当到达万州上空时,他可以选择自保跳伞,但是这样飞机便会向着万州百姓飞去,为了保护万州附近居民的安全,保证机身的完整,他驾驶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流经万县的长江中。这位伟大的苏联人民的儿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

所有人都认识他,临终留下最后一封信,每个字都让人泪目

左:主持人 张羽右:库里申科陵园讲解员 万宇

库里申科的一句“像体验我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遭受的灾难”感动了无数危难中的中国人民,虽然库里申科的英雄事迹在国内被传颂,但由于援华任务的保密性,库里申科的家人却对库里申科的去向并不知情。

库里申科只是对家人说“我调到东方的一个地方工作,这里的人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家乡一样。”在库里申科牺牲几个月后,库里申科的家人收到一封军人阵亡通知书,只知道库里申科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却对库里申科牺牲的情况并不知晓,对库里申科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个英雄这件事更是全然不知。

库里申科的家人如何得知库里申科在中国的壮烈事迹?库里申科的家人为何选择把库里申科的遗骸留在中国?

本周三晚9:20

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

缅怀两位不远万里前来援华的国际友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