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永远停留在15岁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长之际,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记》

或许她从未料想到,这样一本普通的日常记录,跨越了一个世纪,依然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弗兰克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时至今日,这位15岁死于伯根贝尔森集中营的女孩所写下已远不止是她自己,还是那六百万饱受苦难的犹太人。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日记》漫画版

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

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 Annefrank”

她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八;

无数的戏剧及影视作品,将她作为原型进行改编;

……

可惜的是,她永远都看不见这些忏悔,以及这些为她而生的种种纪念了……

“为什么人人都讨厌我们?”

90年前,安妮·弗兰克,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弗兰克

当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就业困难,大量民众在温饱线上挣扎。

希特勒和其党派获得越来越多拥护的同时,也让身为犹太人的安妮一家感到不安。

这种反犹仇恨和萧条的社会经济,迫使安妮一家决定搬至阿姆斯特丹居住,他的父亲为此在荷兰开设了一间公司,经营果胶生意。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儿时

抵达荷兰的安妮与姐姐玛格特进入了新的学校,姐姐擅长数学,安妮却在读写上颇有天赋。

如果没有希特勒以及那场残酷的战争,以安妮聪明和健谈的个性,她应该能够实现她的理想,成为一名记者或是作家。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右侧中间为安妮一家的居住地址

就在一家人逐渐适应荷兰生活之际,1939年9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纳粹入侵荷兰,五天后荷兰军队放下武器投降。

离开德国的安妮一家,再一次被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纳粹对荷兰的大肆占领,出现了越来越多压迫犹太人的法令与法规。

从最初公园、电影院和商店等都禁止犹太人入内,到后来不允许犹太人拥有自己的公司,再到所有犹太儿童必须隔离到专门的犹太学校上学……

安妮也不解,为什么整个家庭,甚至整个犹太民族,都成为了万人唾弃的对象。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1940年,安妮在小学的最后一日

随着迫害与限制的加剧,犹太人甚至在公众场合必须佩带“犹太星”,四处也传言道所有的犹太人都将被赶出荷兰。

安妮一家的安稳,逐渐在纳粹的侵袭里变得摇摇欲坠。

  • 写作成了这个女孩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让安妮一家真正感受到绝望的,是1942年7月,姐姐玛格特突然收到一份通知,要求她为纳粹德国工作,尽快报到。

父母对这样的征招极度怀疑,为了孩子的安全,决定从第二天起全家躲藏起来。

他们藏身的地方就在安妮父亲公司的后宅,位于王子运河263号。

为了营造一家人已经逃离荷兰的假象,他们还故意把房子弄得很乱,留下暗示他们要去瑞士的字条。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姐姐玛格特和安妮

帮助他们布置藏身之地的老同事,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着安妮一家。

不久之后,这个密室又多了四位躲藏者的加入。因为空间异常狭小,冲突难免,但安妮只能尽力保持安静,时常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

而就在他们搬进密室之前,安妮在自己十三岁的生日,收到了一个红白格子的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收到的日记本礼物

除了读书和学习,日记对她的写作帮助很大,她甚至还开始编写一些小故事,开始尝试创作小说,并把她读到的精彩段落抄写在她的《精美词句集锦》里。

在她藏匿的两年间,这本日记成为了她的倾诉,凯蒂是她为日记本起的名字,很多日记都以“亲爱的凯蒂”作为开头。

亲爱的凯蒂: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觉得是上帝对我的一种考验。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学会自强不息,我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奋斗改变一切。

除了我自己,还会有谁相信这些呢?除了自己我还能向谁倾诉衷肠呢?我常常觉得自己太渺小、太虚弱了,除了每天上进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与“凯蒂”的交流里,她诚恳记录着密室所发生的事情,亦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信念与希望。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她在日记里写:

在我的心目中,密室里的八个人在一起就像一小块蓝天,却被很黑很黑的乌云包围着。

我们站在一个圆圈里,里面很安全,可是乌云总是越围越紧,那个将我们与危险隔开的圆圈也越来越窄。

现在,我们已经被危险和黑暗紧紧地裹住了,我们绝望地寻找救赎,却都撞到了一起。

我们一同向下张望,看到人们都在相互斗争,向上望,看到宁静与美丽,而我们却被一大块昏暗的乌云所阻隔,既不能向下走,也无法到上面去,在我们的面前有一面密不透风的墙,它想将我们挤碎,不过还没有成功。

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大声地呼喊和祈求。

当安妮听到荷兰流亡政府教育大臣在英国通过奥兰治电台呼吁荷兰人民把战争日记和文献保存下来时,她决定将日记重新整理,形成一个流畅完整的故事,题目就是“密室”。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弗兰克

写作,支撑着安妮走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她也在憧憬着重获新生的美好。

在躲藏的25个月里,她始终都没有停止写作,直到1944年8月1日的最后一篇为止。

  • 今天,是她90岁的生日

安妮的日记还没有来得及重新整理完成,便于1944年8月4日与其他躲藏者一起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两个帮助他们的救助者。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曾经躲藏的密室

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警察入宅搜捕?究竟是谁成为这场藏匿的告密者?直到今天,这仍旧是一个谜。

安妮一家的藏匿生涯,就此打破。

纳粹将躲藏者运往奥斯维辛比克瑙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玛格特、安妮和父亲奥托

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行驶了三天,安妮就这样和另外一千多名囚徒被关押在牲畜车厢,在极度狭小的空间里,忍受着饥饿。甚至连厕所,也仅是一只小桶。

到了奥维斯辛,纳粹开始筛选哪些人可以成为精壮劳动力。在与安妮同批次的囚徒里,有350人(包括15岁以下的小孩)直接被送入毒气室杀害。

安妮与姐姐和母亲被关进女劳动营,父亲奥托则进了男劳动营。

从此以后,安妮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晚上,她们被逼做奴隶式的苦工,晚上则挤在冷得要命的营房里。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和姐姐玛格特的假期时光

1944年11月初,安妮再次被迁离。她和姐姐一起被转到伯根贝尔森集中营。

那里同样没有食物,到处都是饥荒。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下,安妮和姐姐一样也患上了斑疹伤寒。

次年2月,两人都因此而病逝,先是姐姐玛格特,不久之后,安妮也离开了。

2个月后,伯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解放后,营地被全力烧毁,以防止疾病蔓延,而玛戈特和安妮被埋葬于万人冢,尸体下落不明。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而安妮如果还活着,那今天,刚好是她的生日。

  • 这本书,跨越时空见字如面

在所有密室的躲藏者中,唯有安妮的父亲奥托从战争中幸存下来,他在俄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后重获自由。

安妮曾在日记里写道:

我终于意识到,我必须继续学业以避免无知,在生活中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我知道我能写...但我是否真的有天赋还有待观察...

当我写东西的时候我能够摆脱自己所有顾虑,我的悲哀消失了,我的灵魂重生了!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有能力写一些伟大的事情吗?我有能力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或是作家吗?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日记

父亲奥托在阅读保留下来的安妮日记后深受震动,而他,也是在日记里才了解到安妮对成为作家和记者的渴望。

为此,父亲计划将“密室”藏匿生活的故事出版于是,1947 年 6 月 25 日安妮日记以《密室》为题首次面世,印刷发行 3000 册。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父亲奥托·弗兰克于“安妮之家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前的阁楼上

而到了今天,《安妮日记》已经被译成70种语言,安妮的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1960 年躲藏地点也被改建成一个博物馆,即“安妮之家博物馆”。

父亲奥托直至 1980 年去世前一直都紧密参与“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和博物馆的事务。

安妮的生命虽然永远定格在了15岁,但她的理想也的确实现了。虽未能亲眼见证,但她已然是我们心里年幼却杰出的作家。

15岁离世的天才少女,小行星以她命名,全世界为她哀悼

安妮儿时

就像施纳贝尔评价的那样:

她的声音被保存下来,这是几百万沉默者中的一声呐喊,虽然这呐喊声是那么的微弱……但它比杀人者的嚎叫声更持久,比这个时代中所有的声音更响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