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南唐的徐鍇《說文》小徐本有:"宅,所託居也"。

歲月悠久,磨低了門檻,磨平了情懷。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門第觀念也在社會發展中越來越淡化,但偶爾回首,看到老家門口那沉默不語、更顯老舊的大門,更覺得時光逝水、青春易散。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宅門不僅僅是隔絕外界和防禦外擾的關鍵,還是圍合主人文化、思想和界定身份地位的特徵。

因此,宅門以中國牆文化的內涵,佔據着禮制文化的外在標誌。中國人所謂的"門第"、"門戶"、"門派"的概念也由“宅門”演繹而出。

而宅門之中最能彰顯屋主等級差別和身份地位的裝飾藝術小品就是門枕石了。

千秋一石

門枕石在傳統民居中處於宅門入口,形似圓鼓,因它有一個猶如抱鼓的形態承託於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在民間,門枕石有多種稱謂:石鼓、門鼓、圓鼓子、石鏍鼓、石鏡等等,無一例外飽含着親切與隨和,仿若家裏的一棵老樹、一條老狗,耳鬢廝磨,有了人性的溫度。

在傳統門宅前、在牌樓建築中,門枕石主要是起穩固樓柱的作用,猶如地基伸出地面的觸角,在主人來來往往的邁步、落腳的過程中,投以溫情的注視。

歷史

爲何古人偏偏選擇了鼓作爲門枕的造型呢?

《說文》有曰:"鼓,擊鼓也。"

中國古代擊鼓升堂、擊鼓定更等等已經形成了官制的行爲特徵,鼓成了官衙的符號。古代大戶人家院落深深,光靠拍打鋪首或門鈸可能不足以讓內院人聽見,故擊鼓傳聲也是情理之中。

於是官宦人家在宅門門枕石上刻了一個象徵通報來客的鼓形,因爲樣貌很漂亮威武,模仿之風盛行,“抱鼓石”成了定製,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權利地位的門戶象徵。當官宦門第流傳開來。

在講等級的封建年代,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門,從事商業的大戶人家也能在宅門擺放抱鼓石,普通市民只配用門枕石。

渴望顯貴、追求幸福生活的平民家庭雖不能採用“鼓”的形狀,但索性發揮其創意,在裝飾與雕刻上下足了功夫,費盡心機,以求標新立異,鶴立雞羣。因此,“門枕石”成了寄寓人們對顯貴地位、美好生活嚮往的載體。

形式

門枕石的形式,分南方與北方兩種,猶如南北人性,一溫婉含蓄,一剛勁直白。

南方建築中的門枕石,融合着南方的水氣與溫存,總體以徽派祠堂宅門抱鼓石爲代表樣式,上下分爲三段:下部爲基,中部爲託,上部爲鼓。

鼓有向外突兀的起勢,很像一隻螺或蝸牛,抱鼓石就像是其所揹負的厚重外殼,整個造型並不對稱,頗有南方人的適意與浪漫。

北方門枕石最爲代表的是北京四合院的抱鼓石,也可分爲三段:下雕須彌座,座上蓋有方形錦巾;中爲由兩個橫放的仿錐鼓與下部的方形錦巾組合成的如意形,上爲豎立着的圓鼓,一般鼓頂部還雕有臥獅。

整個造型渾然一體,爽朗迥勁,一如北方民族的乾脆。

等級

在官場與顯貴人家,門枕石還承擔着品級與門第的“標籤”作用。

門枕石的等級是由門的等級決定的。由於古代習俗要在住宅大門上區分出等級,抱鼓石的造型也有了不同的差異和區分。

清張廷玉等所撰《明史·輿服四》中有:"百官第宅:公侯,門三間,五架,用金漆及獸面錫環。一品、二品,門三間,五架,綠油,獸面錫環。三品至五品,門三間,三架,黑油,錫環。六品至九品,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

門戶越大,相應地門枕石也越大。爲了達到符合身份地位的大門尺寸,也必須加大門檻外側的門枕石的體積。

裝飾

在門枕石上雕刻獸頭,很早以前就有了,傳說其具有鎮宅避邪之功用。但最豐富多彩的,還是官宦門第的抱鼓石的裝飾圖案紋樣,可謂層次分明、豐富多彩而不失品級象徵。

從題材上來分,抱鼓石的分爲瑞獸祥雲、花鳥蟲魚和器物什錦等等,從雕刻部位可分爲鼓座、鼓面、鼓頂三大類。

鼓座上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紋、卷草紋、祥雲紋等紋樣,表達着福壽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貴的象徵。

鼓面上裝飾的圖形既有低浮雕紋樣,又有高浮雕的獅子。

鼓頂上面一般也雕成獅形,有站獅、蹲獅或臥獅。獅者,獸中之王也,是舊時大戶人家盡顯豪門威嚴的象徵。

文化遺產的守望者

歲月悠久,當現代的霓虹劃過,門枕石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爲歷史的封存和記憶。

推開門兩扇,跨過時光灣。

它曾是禮制建築等級的象徵,也是"非貴即富"的門第符號,它不僅是一種樣式,而是植根於生活深層的軟骨,是攜帶民族情懷的居住文化的體現。

它更是一把鑰匙,開啓歷史滄桑的大門,揭開傳統文化的深邃,遙望着久遠的時光,在回憶與堅守中,注視着歷史之河……

當你回眸,它還在原處,守望着整個民族的過去。

-END-

編輯:進步文化 | 轉載聯繫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