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书法深层次的“精神信仰”

书法如要有杰出的创造,不仅需要功力,更重要的是需要书家生命的灌注潆洄。

我们在每一位杰出书家的创造后面可以细察其低回之波澜,品味遥隔时空的心声。赵子昂十分爱书《归去来辞》,其纵横曲折的行书,既传达了陶渊明的高风逸韵,又表现了书家自己的情性。

子昂将《兰亭》、《圣教》的法度化入自己笔中,清新妙丽,遒劲透逸。用笔至为精熟,起、承、转、合,既不苟且,又能自然地出入“二王”、法度中寓变化,时以精密的楷法,时以连绵的草法,时而又以章草的面目出现,精熟至极,故能游刃有余。结体深稳清丽,生香多姿,布白酣畅。他书《归去来辞》时饱含情感,已不仅是一种纯技巧的表现。赵氏与陶渊明之心境相共鸣,身心浸入陶氏的诗情与哲理中。根据清人的著录,赵氏所书《归去来辞》有五六卷之多。赵子昂每每书之,显然出于某种寄托的需要,藉以维持心理的平衡,藉以作为灵魂的净化。

赵氏作为宋皇族后裔出仕元朝,几乎一直承受着沉重的舆论和情感上的层层压力,有来自朝内的颇多嫉妒、社会的种种讥评,以及自我情感的重压。他想采用种种方法解脱,然能真正超越世俗,寻觅心灵净土的便是沉溺于书画等艺术。他在书法审美创造中,体会到一种生命心灵超然的状态。赵氏有《自警》诗云:“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怜。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63岁的赵子昂,把一生的复杂情感、心境都浓缩其间,将一生对书画艺术的执著追求都抒写于其中。赵子昂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并不是简单的作为人生的游戏,而是进行一流的审美创造,其志旨着眼于生命精神的提升与超越。

文徵明之书法,《书史会要》曾称为“如风舞琼花”,可谓以全部生命润育。其幼不慧:7岁始能立,8岁说话不清,11岁才能言语,字拙而不许参加乡试。他深受刺激,发奋练书法。在郡学,诸生不堪紧张学习,皆饮酒闲聊,啸歌相乐,独文氏“临《千字文》,日以十本为卒”。但其原想向仕途发展的生命张力,频频受挫,从26岁到参加乡试至53岁,共考10次,历时27年,犹未能中举。

文徵明索性将其生命之流全部注入了艺术的河床,披拂抚弄他的一书一画,而生命也从中澄净升华。四方乞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权贵难得其一纸半字;面对宁王的重金聘礼,毫不动心;对严嵩之拜访,拒不回拜。他将生命与书法打成一片,晚年八九十岁时,仍孜孜不倦,极喜欢挥写《赤壁赋》、《醉翁亭记》、《离骚经》。他的书魂与苏轼同于月下泛舟,依洞箫歌和,旷达虚无;与欧阳修同游琅玡林壑,颓乎其中,乐乎山水之间;随屈原翱翔,搴阰之木兰,揽洲之宿莽。在与先哲的灵魂对话中,老人文征明将生命的晚霞织进自己的书作之中,也将气脉幽深的心性再度陶冶。

纵观书法大家生命之流灌注在笔墨之间,其一撇一捺皆有情性,潆洄于字里行间,便情生字,字生情。因此一幅字是心血沃灌的一朵鲜花,它可能拥抱阳光,占有骀荡的春风,也可能似对阴云,栉沐苦雨凄风。中华书法“精神信仰”也需要传承,是迫不及待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书法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书法艺术水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