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检出肺小结节后,是切除还是观察?这项精准活检新技术可以告诉你答案

  交汇点讯 肺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而肺癌的前身都是肺小结节。但过去8亳米以下的肺小结节,是没法确定其良、恶性质,一旦恶性结节变大后,往往是肺癌晚期。9日上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举办的“全国肿瘤精准穿刺活检培训班”上,专家告诉记者,由我国专家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最小可以将2.8亳的小结节实现精准穿刺活检,从而将肺癌提前消灭在萌芽时期。

  我国大样本流调显示,正常人群中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1.2%,这其中约有10%左右是早期肺癌,如果此时及早切除恶性结节,那么病人的几乎可以完全治愈。可如何确定结节是良性、恶性?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陈锦飞博士告诉记者说,虽然CT、磁共振都帮助诊断,但最终要靠肺穿刺技术,取出一小块结节进行病理分析得出结论,这才是“金标准”。可人体的肺是立体的,且随着呼吸不停地变动着,过去8亳米以下的肺小结节定位,这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介绍,由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微创科主任陈宝明教授发明的“模板和导航技术引导下的肿瘤精准穿刺活检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这一技术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可以让8毫米以下结节无处遁形,目前正在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全国的肿瘤科医生进传授。

  “体检中查出肺小结节后,医生往往也会叮嘱随访、观察。”陈宝明教授介绍说,其实,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或放疗、消融等治疗,很容易彻底治愈,共5年生存率一般超过90%;可结节一旦超过1厘米,肿块的生长速度就非常快,而晚期患者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其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16%。“精准穿刺技术如果能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普及,那么就可以大量筛查早期肺癌病人,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医疗和经济学意义。”

  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