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母亲把孩子抚养成人后,回想孩子的成长道路,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自责,觉得当初自己教育孩子时,如果再完备些,就更好了!

而对于作家或导演来说,作品就有如自己的孩子。完成之后,总会有遗憾,觉得某个情节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更完美。

对于《如懿传》的导演汪俊来说,他表达该剧的遗憾之处,很具体。他认为在剧情和镜头的处理上有不如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情节上。

一个是卖主求荣的阿箬,诬陷如懿的那场戏。

为了做实如懿的“罪行”,被收买的小太监“小禄子”在对质时,当场撞死。电视剧处理这一镜头时,小禄子一下就撞死,干净利索。

汪俊表示,如果再拍一场小禄子撞过之后,中间醒了,他只是假死,醒来后他懵然说一句“我在哪儿?”这时旁边会有一个人,“咔”的一下,又把他掐死了!这样处理就比较好。因为小禄子不能活,他活着就不能完成对如懿的诬陷,所以他必须得死。汪俊表示,当时就没想到要这样表现。

还有一出戏,是如懿走出冷宫时。电视剧是如懿用华衣丽服更换掉粗布衣,然后被接出寒宫。

汪俊认为,此时应该让侍女惢心给如懿梳头,梳着梳着能梳出眼泪来,就非常有感染力。因为这样处理镜头,会和之前进冷宫前,惢心最后一次给如懿梳头相呼应。汪俊表示,甚至还可以加一点戏,比如,惢心可以说,三年没有正式梳头,我已经忘了怎么梳了。随后如懿会说,“没事,我不怪你的。”

汪俊所说的两个镜头,特别具有画面感,让沉浸在剧情中的剧迷,完全可以凭借此描述,脑补出精彩的画面。这样的导演,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孩子一样,执导时认真付出,之后善于反思。这样的小遗憾被他一说,让人不由觉得,多才多艺的汪俊,真是要把导演和编剧一肩挑了!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汪俊导演的经历。

汪俊1991年进入总政歌剧团,他执导的歌剧《党的女儿》获过文华奖和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四年后,他执导的民族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又获全国歌剧一等奖。1998年,他执导的历史剧《屈原》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别以为汪导只擅长主旋律作品,在执导爱情剧方面,也同样出类拔萃。2000年,他与赵宝刚导演合导爱情剧《像雾像雨又像风》。随后又执导和出演爱情剧《别了,温哥华》。2004年,他和著名编剧海岩合作,执导了犯罪爱情剧《阳光像花一样绽放》。2009年,汪俊执导并改编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2010年,他执导清宫剧《苍穹之昴》。此剧为中日合作,打破了日本NHK收视纪录,并获得第1届亚洲彩虹奖“最佳古装剧”。

2011年,他主演都市情感剧《男人帮》。2012年,执导都市情感轻喜剧《夫妻那些事》。2014年,汪俊执导都市情感剧《我爱男闺蜜》。2016年,执导都市家庭剧《小别离》,最近一部执导的,就是我们看到《如懿传》了!

汪俊导演一路演绎或执导,他一出手几乎都是收视率奇高的作品,而且拿奖拿到手软。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也学习汪俊导演的思路,脑补出另一处镜头。

就是如懿历尽千辛万苦走出冷宫时,是以身穿华丽宫服,来代表新生活的开始。一路上,如懿拒绝坐轿,坚持要步行。其间她一直把手放在毛茸茸的护手之内,显得端庄大气。

可是我以为,此时最好给如懿来一个无名指和小指戴着华美指套的特写镜头!

因为这样处理,会对应进入冷宫之前,如懿给自己戴上指套。当时惢心劝她不必再戴,因为到了冷宫会不方便。如懿却说要戴,她说即使到了冷宫,也要活得体面,当时给了她戴指套一个特写镜头。如果能在她走出冷宫时,也给一个指套特写,就能和之前的情节相互照应了。而且,也更能表现出如懿身处逆境时的从容和坦然。

看《如懿传》,跟着导演学编剧,觉得自己的智商似乎有所长进了!

你认为《如懿传》里还有哪些小缺憾?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我看剧,我认真书写感悟。如果你认同上文,请给我点个赞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