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汉江流域首次大规模“岩降考古” 郧西羊皮滩已发掘37座崖墓

连日来,在郧西县景阳乡羊皮滩,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汉江沿岸的崖墓群展开考古发掘。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朱江 见习记者 叶楚榕 图/记者 张建波 报道: 连日来,在郧西县景阳乡羊皮滩,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汉江沿岸的崖墓群展开考古发掘。目前发掘的37座崖墓中,已出土人骨、唐代铜钱、料珠、青瓷碎片、铭文砖等。据了解,此次考古工作因在悬崖峭壁上作业,系首次采用岩降方式对汉江流域崖墓群实施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目前发掘的37座崖墓中,已出土人骨、唐代铜钱、料珠、青瓷碎片、铭文砖等。

据了解,羊皮滩崖墓群位于郧西县景阳乡十里牌村,地处汉江北岸,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星义村隔江相望。大大小小约60座崖墓分布在东起泥沟口、西至官亭村,总长1300米的汉江悬崖岩壁之上。最高处距离汉江江面约40米,墓内多淤积30至90厘米厚灰黄色砂土,保存状况较差。本次考古发掘是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配合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工程开展的文物保护。考古工作队于8月10日进场勘查、发掘至今,已完成羊皮滩37座崖墓的发掘清理。

考古工作者在悬崖峭壁上探寻崖墓的秘密。

“这是考古工作者采用岩降方法,首次对汉江流域崖墓群实施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祝恒富指出,崖墓是长江上游广大地区极其流行的一种特珠葬俗,汉江上游陕南至十堰地区也普遍存在。郧西县羊皮滩崖墓的发掘,为研究解决有关崖墓的开凿方式、埋葬风俗、民族属性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