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点半/文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正式打响了入朝参战的第一仗。自首战开打到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先后进行了5次战略性战役,10月25日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敌15000余人;11月7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歼敌36000余人;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歼敌19000余人。

韩影《太极旗飘扬》志愿军剧照

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将原本推进至中朝边境的“联合国军”打回至三八线以南,维持了朝鲜战争开战之初的局势。“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纠集重兵于1951年1月25日对志愿军展开反攻,志愿军转入防御状态,第四次战役打响了。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歼敌达7.8万余人,但自身伤亡也很大,抗美援朝进入了伤亡最大的时期。在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涌现出众多英勇献身的“特等功臣”,如有38军钢铁营长之称的曹玉海,与敌血战七天七夜毙敌680人,带去53名战士仅活下来2人。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曹玉海,1923年生于山东莒南县,1943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战及解放战争中,曹玉海就以骁勇善战著称,特别是在解放东北的战役中,更是屡立奇功,20多次战斗,6次负伤,2次被评战斗模范,7次立功,获“勇敢”奖章5枚。新中国成立后,曹玉海以营长身份转业到地方,担任湖北武汉监狱狱长。

到了这个时候的曹玉海,已经离开军队了,此时他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待遇,照此轨迹发展下去,曹玉海的前途一片光明。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当得知志愿军要赴朝参战,作为一名老兵,曹玉海马上申请要求重返部队,入朝参战。曹玉海的愿望实现了,他重返部队,仍任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1营营长,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路。

38军钢铁营长曹玉海

曹玉海入朝后,参加了志愿军发动的前三次战役,屡立战功。子月峰守卫战中,他以一个连的兵力,长途奔袭,歼灭南韩军120余人。二次战役他又指挥2个连,歼灭土耳其军一个营,毙伤俘敌700余人,缴获汽车130辆,榴弹炮17门,鼓舞全军士气。第三次战役,曹玉海率一营担任突击营,突破美军“钢铁防线”,歼敌330余人,缴获火炮40余门,轻重机枪20余挺,汽车36辆。

第四次战役打响,曹玉海亲自坐镇一营3连坚守京安里以北350.3高地,到2月12日,曹玉海率3连在阵地血战七天七夜,全连伤亡过半,仅剩53人。而当天,美军再次集结王牌骑一师一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及50余门大炮的支援下,向350.3高地发动猛攻。顿时,阵地火光冲天,飞沙走石,浓烟滚滚。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敌众我寡,曹玉海以53人的兵力,血战到底,打退美骑一师10余次进攻,毙敌680余人。然而最终美军还是有约一个连的兵力,突破防御,向阵地扑来。危急之时,曹玉海率部发起反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冲锋中,曹玉海不幸中弹,鲜血直流。他拿起手边仅有的炸药包,冲入敌群,拉响爆炸,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营长牺牲,战士们高喊着为营长报仇,吹响冲锋号,全体冲向敌人,打退了美军最后一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此战,营长曹玉海牺牲,3连全连仅活下来2人。此战成为志愿军营级单位中,一战歼灭美军最亮最多的营,全营战后被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3连也被授予集体特等功,曹玉海被授“特等功臣”。

特等功臣曹玉海玉石雕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