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邳州站历经百年风霜,演绎三个朝代风雨历程,承载几代人的希望,今天随着大型机械铲车最后一铲,邳州站标志,客运塔楼轰然倒下,一座在邳州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丰碑,一座经历七十年邳州人出行的起始点,一座牵挂多少个家庭的小站,从此永远消失在时代的视野,同时,也为陇海铁路运河站的百年沧桑画上了句号,新站开始东迁,邳州人民见证了邳州高铁时代的到来。殷家三代人,四十八口,其中七口三代人献身铁路事业,老人从解放前到退休一直在邳州站工作,从老人模糊的运河站记忆里,看到了他对邳州站的挚爱,他的陈述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邳州老火车站的回想。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2019年6月5日,大洲老师因在北京有事不能返邳州,电话安排我与邳州广播电视台记着林威联系,协助他拍摄邳州老火车站拆迁及访谈镜头,并希望能够采访到当年在铁路工作、生活有代表性的故人资料。以我出生在运河,生长在邳州火车站附近,对火车站往昔情况比较熟悉原因,又有大洲老师的嘱托。所以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

6月6日,通过我与“三代铁路人”家庭成员之一,从小在铁路长大的同龄好友殷召鹏联系,对依然健在94岁高龄;退休前一直在铁路工作的殷大爷、90岁高龄的家属彭大娘,也是他的父母,召集他们家族父辈、兄弟几个,汇聚铁路宿舍安排采访,上午9时,我和广电局林威记者及同事,驱车来到邳州站铁路宿舍东面大榆树街。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是日,雨过天晴,阳光灿烂,我们一行数人沿文化馆上沿,步行经过九曲回肠的巷道,来到目的地的高台子北面青年路一巷殷老人家,举目四顾,一条3米宽的泥土小道横穿南北,东侧是高低错落的民居,西侧是历经60年青砖黛瓦的联排铁路职工宿舍。看到小时候心中熟悉的建筑,思念之情悠然而升,经历多年沧桑、风雨侵蚀,虽残损破旧却依然亲切、这就是当年的铁路宿舍。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到了老人家,看到老人一家三代人朴实的生活场景,有序摆放陈旧的老家具;整洁的环境及家庭成员的热情态度,给我们的成功采访增加了信心,采访过程中,殷家展示许多的老照片,几十年的遗物,特别是彭大娘保存的近五十年的铁路家属免费乘车票,居然几十年一张不少,真是奇迹。殷家三代人,四十八口,其中七口三代人献身铁路事业,老人从解放前到退休一直在邳州站工作,从老人模糊的运河站记忆里,看到了他对邳州站的挚爱,他的陈述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邳州老火车站的回想。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邳州火车站原属于济南铁路局徐州铁路段、东陇海的二级站,后期归属上海铁路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陇海铁路起初叫“陇、秦、豫”铁路,1905年动工,到1952年(包括附属设备)全部建成,历经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朝代,1923年全线通车时,全长1759公里。东陇海徐州至连云港这段号称东陇海铁路,是1920年5月,北洋政府通过与比利时、荷兰签订借款合同修建的由徐州至海州、大浦铁路,全长198公里,并与1923年竣工。后期经过民国、日本人,共产党逐步在沿线建站,以及延伸货运铁路。才逐步形成今天这样规模。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应该说运河站的历史与新邳州的成长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东陇海铁路没有开通的那段时间,当时的运河镇还只是古老运河边上的没有名的“河东荒村”,正如殷老人回忆那样,1949年,他们那群血气方钢的年轻人相应党的召唤,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被征招从南京浦口铁路段,北上来到淮海战役主战场;当时的邳州运河这个地方。’’这是解放后建设邳州运河站的第一批开拓者,因为考虑到为了今后邳州的发展,在这块荒摊上建起了运河站及延伸的水陆码头货运铁路。车站建成后,因与京杭运河交汇就取名—运河站。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1954年;老邳县,由邳城迁入运河站,同时运河站这带沿运河、陇海铁路,货运专线沿线就划归了县城管理,取名运河镇,同时组建5个街道,火车站隶属跃进街道(我母亲是第一任街道主任),从此运河荒村正式取名为运河镇。

1996年邳州撤县建市,东陇海增加复线工程,邳县站扩建后不长时间改名为“邳州站”。

邳州站历经百年风霜,演绎三个朝代风雨历程,承载几代人的希望,今天随着大型机械铲车最后一铲,邳州站标志,客运塔楼轰然倒下,一座在邳州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丰碑,一座经历七十年邳州人出行的起始点,一座牵挂多少个家庭的小站,从此永远消失在时代的视野,同时,也为陇海铁路运河站的百年沧桑画上了句号,新站开始东迁,邳州人民见证了邳州高铁时代的到来。

看着塔楼倒塌的瞬间,步行在百年沧桑的货运站铁轨上,怀念之情悠然而升。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听着老人深情叙述,解放初期,开拓建造运河站的艰辛,那一幕衣衫褴褛、又激情四射运河站第一代铁路人搬砖、运土、铺轨、筑路,繁忙画卷,展示了铁路职工、铁路家属、各行各业人人上阵,无需报酬,日夜操劳,奋战东陇海,经过3年努力建成运河站。老一辈生活在运河站的居民,见证了运河站到邳州站的发展历程。

运河镇邳州站从落户邳州那天起,特别是解放后自50年到78年邳州人民经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的洗礼,父辈们守护者这条百年铁路和古老京杭运河形成的金银十字架,见证了它组成公铁联运,水陆联运壮观场面。它承载着煤炭中转、粮食中转、物资流通,它维系着邳州人民的生活、生产,它带动了运输业、加工业的发展、它推动了仓储业、服务业全面产生;特别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邳州撤县建市,历届政府把握机遇、内引外联,促进板材业、家居业、建材业、石膏业、采矿业,及运输能源快速发展,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运河站带动的经济效应,促成了邳州从由全国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前三十七位的转变。

邳州站有我儿时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我魂牵梦绕的乐园,是我实现梦想,奔向远方的起点,也是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终点。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回忆六、七十时年代,我们生活在火车站南,大运河北。大榆树西,陇海货运铁路专线东,那片高台子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原住民;是他们带来了移民文化,是他们开创了饮食业、服务业,是他们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他们带来了照相、修表技术,是他们传承了运河文化,是他们让邳州6000年的文明在70年前得以延续;是他们辛勤劳作促成邳州五业兴旺,是他们的智慧促成社会的进步。

他们是新邳州最早的开拓者‘’平凡的百姓、平凡的职业、豪情满怀的年轻人;还有那群无忧无虑的伙伴们,怀恋那快乐时光,那场景像黑白影像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展现开来:火车站前看杂耍、摸彩票;杨树行里捉知了、打麻雀;县渔场里钓鱼虾、游泳;铁路货场干零工、转零钱;文化馆里闹革命、讲故事;说书厂里听书,玩耍;九曲巷里捉迷藏,玩陀螺;长辈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孩子们在这里嬉戏、娱乐。这段精彩的的历史画面,很难磨灭。难忘的站前故事很多,很难详尽描述,我在“双龙城内戏高台”’及双龙台“岁月三部曲”描述过。不在细说。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陇海铁路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长龙,它见证了邳州经济的腾飞,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及演进,它为邳州人民生活、出行带来方便。它为邳州走上快车道带来动力。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它承载着希望、承载着重托,它是我们邳州几代运河人生命的伴侣。它的百年历史,经久不衰,它在融入邳州6000年文明史后,又从2400年的古运河到传承到明朝400年前通衢的下邳,它把刘林文化、大墩文化、汉唐遗风、两汉文化一脉相承。这段演绎文明的运河文化脉络,斗转星移,把邳州城市带入70年前运河站时代,铁路文化为它再次注入新的活力,运河镇再次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如今,邳州在陇海铁路的基础上,为了经济腾飞的需要。去旧迎新,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新邳州这座全国百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素有银杏之乡、大蒜之乡、板材之乡,综合竞争力极强的江北小城,将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他的文化底蕴会更深厚,他的人民会更幸福,他的未来会更美好。

陇海铁路、连徐高铁、京杭运河,三龙汇邳州;运河是一条千年银龙,陇海是一条百年铁龙,连徐高铁是一条即将横空出世的是金龙;三龙聚会、英雄辈出,邳州自古多豪杰,多隐士、多战乱、多灾难、多激情、多创造、多奇迹。感叹大美邳州!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我们邳州古城经过几千年风雨;在历史进程中多次变迁,从周朝的古徐国建都梁王城,到商朝车师官溪仲开创下邳国,几经战乱、虽亡不衰,特别是清乾隆年间,郯、鲁大地震,黄河改道,一夜淹了下邳城,千年古城埋入水底,由于下邳地理位置的重要,清政府,当即决定再建邳州。一夜之间重新建城(后来邳州改为邳县)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夜淹城、一夜建城”的故事,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邳州涌现了好多最早参加革命的教师、知识分子,像宋琦云、沈召民、郭子华、李觉民等革命志士,。众多仁人志士、走出百年老校运河师范、走出运河中学,奔赴革命战场,从而激发了运河儿女的热情、燃起邳州大地的革命烽火。那一时期,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县城政府机构就秘密设在“关羽屯土山”的现在的土山镇,取名邳、睢县,48年后迁入邳城;陇海运河站开通后建城运河镇,1954年实现战略转移,邳县城迁入运河镇。

邳州交通发达、环境优越,运河湿地,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韵邳州,人文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从高处看,邳州运河像一条彩虹跨越南北,陇海铁路像一条卧龙横惯东西,邳州城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得风得水,是公认的风水宝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运河小城里舒心惬意。

到了2020年邳州高铁将全面贯通,铁路货运站将迁到河西临海工业园,组成铁路水路联运码头。高铁站、老客运站将迁到东城南京路与辽河路之间,咱们邳州193万人口的政治文化中心,就盘踞在这个双龙戏珠的“龙凤城内”。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告别百年沧桑的老火车站,看着双手拄着拐杖坚强的老人,和意气风发、仍在铁路工作的儿孙们,他们自信的笑容,映衬着院内殷老夫妻俩七十年前植树造林绿化杨树行时,顺手在自家院内栽下的这棵石榴树,经历七十年风雨相伴,七十年精心呵护;七十年花开花落、七十年树前月下、七十年儿女情长。在风雨后的阳光下却依然枝繁叶茂、花红似火。绽放石榴花开,青色的石榴果似乎等待着来年秋天,新站落成时再露出张开的笑脸。石榴树似乎在说“邳州陇海新站,我会永远扮靓你”

人间章回:百年陇海话邳州——为邳州火车站而作(作者:徐景峰)

邳州人民在缅怀不可忘却的记忆的同时,一定能在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带领勤劳善良的邳州人民继往开来,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临之际,开启新的征程,在邳州这条跨越南北的运河彩龙的环顾下,动车、高铁双龙和汇,比翼同飞、杨帆起航、提速跃进,实现新跨越,迈向新时代,建设富强、和谐、经济、文化新邳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