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近年来,上海市地方志工作蓬勃发展,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但在思想认识、硬件设施、馆藏资源、人才机制等多方面仍充满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更高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国方志馆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让地方志“立”起来,是全市方志馆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原文 :《开创上海市方志馆建设新局面》

作者 |上海通志馆

图片 |网络

建设现状

市级方志馆。上海通志馆是历史最悠久的方志馆之一,迄今已有87年历史。1987年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1996年上海通志馆在浦东新区建成,下设管理部、资料部、编研部、培训和展示部以及《上海滩》杂志编辑部6个部门。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上海通志馆当前馆藏包括全国三级志书,省级、市级地区与专业年鉴,上海地情资料,各类方志理论著作,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各部志书原始稿件以及原始资料等文献。2009 年,上海通志馆开始推行藏书现代化管理,基本完成了图书资料的电子数据化管理。同时,上海通志馆共举办了全国及上海地区性志书年鉴培训20余次,为全国方志队伍培训了将近600 多人次,为上海市方志队伍培训了2000 多人。上海通志馆还重视对志书的保护性和普及性开发利用,比如出版《上海府县旧志丛书》11卷36册、《上海乡镇旧志丛书》15册、《上海故事》《上海租界及老城厢》《上海历史上的今天》《地情导览》等。主办《上海滩》杂志,1987年开办,每期发行量8000册。2017年9月开办《上海地情研究与动态》内刊,已发2期。当前,上海通志馆正在开展老馆动迁与新馆建设工作。上海通志馆新馆即将在2020年建成开放。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区县方志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各区共建成、在建、立项方志馆6家,其中徐汇区徐汇记忆展厅、上海通志馆崇明分馆、上海通志馆松江分馆、普陀区档案馆(方志馆)已建成,长宁区档案新馆(方志馆)已立项,静安区档案新馆(方志馆)在建设中。此外,金山区、崇明区也在计划建设方志新馆,正在申请立项。

村、镇、街道史馆(室)。近年来,上海文化保留保护从市区逐渐扩大到街镇层面。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村、镇、街道史馆(室)15个。已建成的曹杨新村村史馆、朱泾镇待泾村村史馆、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庄行镇新叶村村史馆、崇明县陈家镇瀛东村村史馆、真如镇历史文化陈列馆等,不断拓展和延伸功能,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对于留住城市记忆、用乡土文化增强凝聚力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面临挑战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打开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但在思想认识、硬件设施、馆藏资源、人才机制等多方面仍充满挑战。

功能定位不清晰。目前,方志馆的社会认知度、影响力都较低,对建设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方志馆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把方志馆和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其他一般意义上的场馆等同的心理。这种认识误区,导致在全市推进方志馆建设上存在不重视、不积极、不支持的现象,方志馆工作难以推进,与全国方志馆建设相比有较大差距。

硬件设施不完善。上海市方志馆在基础设施、展厅面积、展品数量、展示方式等多方面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虽然上海市各级方志馆在展示地情特色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如徐汇区的“徐汇记忆”展、普陀区的“普陀记忆”展以及崇明区的实物展等都引发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仍存在地情展厅规模小、展示平面化、形式单一的问题。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馆藏资源不丰富。上海通志馆馆藏包括全国三级志书,省级、市级地区与专业年鉴,上海地情资料,各类方志理论著作,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各部志书原始稿件以及原始资料等文献资料1万多种、3万余册。但与其同类型的省级馆,如山东、江苏、江西、吉林、广西等方志馆的馆藏资源都在10万册以上。同时,根据《图书馆建设标准》(2008)规定:建筑面积在4500到7500平方米、服务人口在20万到50万的中型馆,藏书量在24万到45万左右,上海通志馆离中型图书馆的藏书量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除上海通志馆外,各区方志馆建设起步较晚,馆藏量大部分偏低。

人才机制不健全。上海市区各级都有地方志工作机构,由于没有对方志馆建设的硬性规定,加之经费不足,造成不少部门视方志馆为软任务,即使有心、有经费建馆,也忙于修志任务,没有相应人才专门从事方志馆建设。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应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如缺乏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经费保障机制,使得人才少,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难引、难留、难升。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发展机遇

虽然上海方志馆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策法规有力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支持,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更高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国方志馆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让地方志“立”起来,是全市方志馆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提升新认识。增强方志馆建设与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既要认识到方志馆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平台;更要将方志馆建设服务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任务、提出的五方面要求,服务于上海“四个品牌”战略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把方志馆建设工作放在国家战略、全市大局中谋划,全力参与到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中。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构建新理念。未来打造五馆合一的新型方志馆,即集查询、阅览、收藏于一体的现代图书馆;利用多媒体、高科技展陈上海地情的现代展示馆;将地方志资源变为普及读物、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馆;培养爱党、爱国、爱乡情怀的学习教育馆;培训方志人才队伍、普及地情知识的人才培养馆。

打造新地标。2020年,上海通志馆新馆将建成,用地面积约3.96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10000平方米,建设主体包括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通志馆。三者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三大公共文化设施,共用用地、共同建设、共享设施,符合资源集约、效益倍增的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方向。新馆建筑坐落于世纪大道东端,北临浦东新区区政府,南靠世纪公园,距陆家嘴地区约4公里,区位条件良好,与周边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设施群,成为城市的亮点和景点。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建设新体系。加快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做到市区两级方志馆全覆盖,并指导帮助有条件的村、镇、街道先建立村史馆或陈列室。构建全市各级区县乡镇街道的方志馆服务网络,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上海市方志馆体系,全面提升方志馆的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方志馆作为国情馆、地情馆,应发挥自己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地情服务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的独特优势,与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等其他文化场馆在合作办展、馆际互通、培训交流、现代技术应用、数字化建设、新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广泛合作,共同构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60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观点 | 打响“地方志文化品牌”,上海准备这样挖掘“资源宝库”

观点 | 擅自编写地方志者,查!

“上海文化”:激活生根于城市的精神脉络 | 社会科学报

方志 | 上海市方志馆建设,迎来又一春

长按二维码关注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http://www.shekebao.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