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成都评审第12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你身边那些老建筑这样被选定

知道白药厂吗?对老成都而言,那里是记忆中神秘的“兵工厂”厂房,伴随着儿时在旁追逐奔跑的旧时光。对年轻人而言,还是同样的红砖青瓦和弹药箱,厂房的“身份”却摇身一变,挂上了“历史建筑”的牌子,并成为了文艺青年、时尚潮人的聚集地。

自2013年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现如今,成都挂牌的“历史建筑”已公布11批,共计118处。许多成都人走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看着伴随自己成长的建筑、街景,经常会恍然发现:咦!这里也挂起了历史建筑的牌子!

目前,成都正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增加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数量。而成都第12批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也正在评审过程中。那么,一处历史建筑从进入保护视野,到正式挂牌保护,究竟经历了怎样一番过程呢?

↑位于高攀路上的白药厂旧址,已成为文创基地

【进入视野】

撒网、海选

“大成都已有725处老建筑纳入资源库”

 “根据我们最近一次的普查,目前大成都范围内有725处的老建筑已经纳入了我们的‘资源库’。”成都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为了掌握整个成都范围内的历史建筑情况,成都已经进行过多次普查。

普查期间,各区(市)县都会全面撒网,将有年代、有历史、有文化内涵,或是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纳入资源库并上报。例如白药厂,再如最近第11批公布的黄龙溪铁匠铺、原金堂县县政府大门等等,都是通过这种撒网式普查纳入保护视野的。但这只是其中一种渠道。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共计118处已经公布的“历史建筑”,预计今年内要把数量扩大到150处。因而多渠道搜集和挖掘历史建筑资源,就尤为必要。

因此,今年市房管局还开通了在线、电话等有奖征集历史建筑线索的渠道,对推荐被采纳的推荐人按照每处800元予以奖励,希望能依靠广大市民的力量,将身边的建筑“宝藏”发掘出来。

那么成都有那么多老建筑可以挖掘吗?

成都市图书馆馆长肖平是成都市历史建筑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从2013年就开始参与第一批历史建筑的评审,每批次的评审都没有缺席过。他告诉记者,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实有大量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还尚未被发掘。尤其是在郊区乡镇,许多有时代印记的川西风格的林盘,不论建筑艺术价值还是历史文化价值,都十分丰富,有待发掘。

“所以我们现在还考虑跟档案馆等机构,或摄影协会等民间组织合作”,历史建筑保护办该负责人称,将拓宽渠道,去发现更多线索。

↑黄龙溪铁匠铺

【评选】

初选、走访、讨论

黄龙溪铁匠铺被选定 还要求传承打铁手艺

今年7月,成都公布了最近一批,也就是第11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共13处。

黄龙溪铁匠铺就是其中之一。在黄龙溪古镇的复兴街上,老宅联排,大多作为商用。铁匠铺并排其中,乍看过去并不算起眼。但走近却发现,除却老宅的古朴,这处建筑大的特点,是其中留存着从古至今,到现在还在延续的打铁工艺。

前阵子铁匠铺被认定为历史建筑,隔壁奶茶店的老板娘还挺诧异。“这么多年了就在铁匠铺隔壁,已经不觉得这里多特别了,突然成了历史建筑,我这邻居还有点儿小自豪”,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根铁门栓,“这就是在铺里买的,别处买不到”。

其实老板娘也很想知道,隔壁王铁匠的铺子,怎么就成为“历史建筑”了?

肖平就参与了这一批历史建筑的评审。

他告诉记者,所有撒网“海选”的历史建筑,会先由相关部门进行初选。初选出来一批符合条件的建筑,由各区(市)县相关部门前期调研、分析,形成一个详细的资料文本。其中包含建筑的历史文化信息、年代、维修情况;建筑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以及建筑绘图。

历史建筑专家咨询委员会由25人组成。初选名单确定后,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会召集专家们进行初审。在这一环节中,专家们会根据文本提出质疑,或否定其中的建筑。也会在认为工作人员对某些历史建筑的价值挖掘不准不深时,而要求其“返工”。不过,肖平记得,对于黄龙溪铁匠铺,专家们原则上并无疑义,在讨论中,觉得其亮点就在于业态的保持和传承,这给铁匠铺的建筑增添了格外深厚的文化价值。

初选后,专家们会分组进行实地调研走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进行终选环节。

终选时,专家们除了确定名单,确定挂牌文字,还会对建筑的保护提出要求。

肖平记得,第11批的终选时,对于黄龙溪铁匠铺,大家纷纷提出了保护方向和建议。一来必须保持其传统工艺的业态,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二来,当地要支持其发挥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并要做好“师徒相承”。

↑白药厂旧址

【标准】

未来拟将量化标准 评分审核

其实,专家终审后,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还要经过市政府审核并接受公众对名录疑义的反馈等。

但是,在评审过程中,专家有着严格的评审依据。

例如,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著名人物或者重要组织机构有关的;反映优秀历史文化,体现城乡传统风貌、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作;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等;以及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纪念意义或者教育意义的建筑。并且要符合建成五十年以上。

建成三十年以上不足五十年,但具有特殊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具有特殊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建(构)筑物,也可以认定为历史建筑。此外,本市已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符合历史建筑认定条件的,也可以认定为历史建筑。

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的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预计将评选标准在此基础上量化,实施评分。

白药厂旧址

 【保护】

“兵工厂”的新生机

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当然,评审是过程,保护才是重点。公布名录后,有关部门会对其进行巡查、监管、排除安全隐患,进行合理修缮维护。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起来。成都市鼓励历史建筑进行合理利用,让历史价值在当代得以发挥。

高攀路上的白药厂旧址,建于1906年,曾经是清政府在四川最早设立的军工厂,那里是洋务运动时期典型的工业建筑,也是成都地区仅存的清末工业建筑群。

现存行政楼、装具车间、钳工车间等十余栋建筑,其中有四栋建筑为清末建筑,其余皆为30年代后陆续修建。

“白药厂”是成都最早制造火药的工厂,当时是专门为四川机器局提供火药而建。“白药厂旧址”也是目前成都除“四川机器局碉楼”外唯一保留至今的洋务运动的实物遗存。那里的建筑由德国建筑师设计,融入了很多西式元素,如装饰浮雕、欧式尖顶等。

据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该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火药生产的特殊性,厂房的设计建造除了砌砖方法与普通建筑不同,砌围墙时还用了一种糯米制成的粘剂,让砖墙更结实。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见证、也陪伴了成都的城市发展、变迁。但如今,那里已经成为文创的基地,文青的乐园。那些厂房一半仍由部队用作机械厂,一半已出租用于文创、办公和服务业。

“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肖平说,比如白药厂,如果单纯的保护起来,防止破坏,那么它只是一个老建筑。如今的利用,则让老建筑换发了新生机,不仅价值得以发扬,建筑的生命力也旺盛了起来,更被赋予了新的价值。

最近,第12批的历史建筑评估评审,也已经进展到了专家评审环节。肖平透露,新一批历史建筑数量较以往更多,特色显著,包含了移民文化元素等。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尽可能的将其价值挖掘出来,彰显和发扬天府文化,并赋予它们新时代的意义。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张直

编辑  潘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