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消失在了朋友圈。

一个读者告诉我,从前自己是那种看到路上有只老鼠都会感慨一下的人,现在就算平静的和老公走进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也没有动静。

她说自己最近发的一条朋友圈,是在两年前。

人年纪一到某个时刻就会突然明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那些情绪,那些经过,其实没人关心,发的越多,还越被嫌弃。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女性们,她们放弃诉说了。

不发朋友圈不是不想发,而是不敢发了。

女生是天生喜欢分享的,但是朋友圈的舆论环境实在太恶劣了,让人不敢发。

微信最开始流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分享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人们还喜欢晒自己、晒心情,和朋友互动。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单纯的,看着别人分享,也乐于向别人敞开心扉。

慢慢地,朋友圈的气氛开始变得社交、商业。微信列表越来越多人,亲戚、朋友、同学、客户、快递……

每次想发朋友圈,就得瞻前顾后开始想一想:

发自拍的话客户看到了不太好吧,不职业;

出去旅行想发照片,但不想让同事同步我的位置信息;

心情糟糕想吐槽,但担心父母亲戚会想东想西;

生病想被关怀,但发了肯定很多人吐槽矫情吧。

开始觉得一条朋友圈不该发,后来觉得这篇文章也不应该分享,最后觉得要不关闭朋友圈吧。

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他人,细细斟酌、反复酝酿,那发朋友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发朋友圈,是因为发朋友圈的初衷被违背了。

不发朋友圈,是当代年轻人的新型精神领悟。

一个女人如果不再发朋友圈,有一种情况是她得到了幸福,另外一种情况是她已经看清了现实,决定投入到生活里好好经营。

她们已经明白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关注和价值感不太现实,于是不再精修自拍,不再努力在朋友圈里表达立场,或者参与社会话题。

更主要的是,她们知道人生主要的战场不在朋友圈,而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她们活得再苦再累也不喊疼,有再高兴的事情也不再去朋友圈分享。她们更注意和朋友联络感情,线下一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朋友圈的点赞之交上。

她们务实地努力工作,健身,读书,得到的其实更多。

关闭朋友圈的小董说,朋友圈的繁荣能短暂的迷惑人,但生活里真实的提升才是王道啊。

不想发,是因为没有人值得我发,也没人懂。

鲁迅先生说: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不相通,成年人应该学会消化自己的情绪。

很多女人不发朋友圈不是因为没有烦恼和喜悦,而是因为没人在乎,也没人懂。

李晓说,很久之前,我还有喜欢的人。我发什么都有人看,有人回应,有人理解。但自从和他分手之后,我的表达欲忽然就没有了。

因为我知道,值得我发朋友圈的人,已经没有了。没人懂得我得梗,也没人关心我是不是没带伞。

所以我从那一刻开始,学会了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把所有的情绪都调成了静音模式。

还有一些已婚女人说,有时间发朋友圈抱怨,不如多哄哄孩子睡觉。结了婚的女人,根本没有时间发朋友圈。

有人说当代人的精神降级,就是不再发朋友圈。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大笑、不再喜悦、不再发出声音、不再呼救……

其实我认为,与其说是精神降级,不如说是她们更懂得了现实意味着什么。

她们在一阵泡沫里腾空后,又扑腾到如煮如沸的生活里努力进取去了。

不管发不发朋友圈,她们都在努力生活啊。

你觉得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