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重安 1938年生,山西运城人。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师从贺天健先生研习山水画。1980年负责筹建陕西国画院。曾任陕西省国画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联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画院研究员,河山画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飞来寺下群峰绕

规格|68cmx68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8

山水与建筑的结合,是苗重安青绿山水中重要的特征。他的画中,有地方建筑,有传统建筑,有现代建筑,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但苗重安的建筑画非同一般的传统界画。他画建筑直接用毛笔以书法之法勾勒。其线条的浓淡疾徐,节奏韵律,均与周边山水树石浑然一体。

清水江北

规格|68cmx68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8

我们知道,“界画”一词也见于北宋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自宋代起,它既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作为中国画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筑绘图时专供毛笔画直线的工具,“界画”是套用了建筑中界划的意思。

幽谷福音

规格|68cmx4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8

作为山水画中的配景,传统的楼台亭阁在这一门类中得到极大的发挥。但因其使用界尺画成,其线条刻板,没有中国画用笔的韵味。此外,在殿堂绘画中,因其尺幅大、画面大、构图大,建筑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难度极大,对画家和作品的要求也就更高、更严格。正是如此,也就更能考验和体现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苗重安善于画大幅青绿,在处理山水与建筑的关系时,恰当地把握建筑作为山水中的人文景观这一要素,以人文景观映衬自然山川,用自然山川烘托人文精神。

碧水圣湖

规格|68cmx68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8

在描绘建筑的方法上,苗重安没有使用界尺,而是凭借其深厚的笔墨功底,一笔一划地把书法的线条美贯注其中。具有驾驭把握创作巨幅画作的能力和魄力的苗重安,对于营造大场面、大容量的青绿巨制,不但能彰显出他的作品的恢弘壮阔、气度不凡,亦能很好地抒发内心的情怀和展示博大的胸襟。山水与建筑的结合必以大画为胜。画大画,构图是关键。画幅大,内容就多,既要布局合理,又要有深度,还要避免堆砌、平铺和罗列。李可染曾强调“构图要打破自然的束缚,但并不是脱离自然,目的在于更充分地表现自然”。苗重安巧妙地利用建筑打破了纯粹山水的束缚,既增加了人文内容,又更充分地表现了自然。(节选 文\李毅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