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行图精确地证实: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七分,304次列车经过栖凤渡至街洞区间,一点三十分巡道工发现尸体,除304次直快列车外,其它没有任何运输工具能把死者带到现场。”听着同志们的分析、推断,刑侦科长用手指点着桌面说:“很有可能,开始我们只注意车下,没有注意到车上。

1983年严打期间的4月27日,天蒙蒙亮,一辆吉普车箭也似的从郴州公安局开出。车内,坐着神情严峻的刑侦科长,昨天下半夜,他接到距椰州二十多公里栖凤渡站的报告,发现铁路边有一被人杀害的无名女尸。一早,他就率领刑侦队长、侦察员赶去现场。

刑侦科长走下路基,一眼就看见了死者仰卧在水沟里,下身裸露,头部有两处三角形撞口,脖子上勒着一根白纱带,三米外的路基上有一条尼龙裤。经过现场勘察和体验推断:死者十五六岁,系机械窒息而死,是一宗强奸杀人案;现场没有发现搏斗痕迹,这里肯定是移尸现场。根据死者指甲和嘴唇青紫、发干等症状,判断出死在十小时以内。根据死者年龄、肤色、衣着,判断死者很可能是个中学生。死者身上没带钱粮,仅有一把钥匙,说明死者出门不会很远。他们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汇报,得到命令后他们同时向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五省和铁路沿线有关公安机关发出寻找死者身份的通报,并组织一个十二人的侦破组,开展侦破工作,首先集中力量弄清死者的身份,重点放在走亲访友和最近离家离校的中学生身上。

于是,法网就在千里铁道线上拉开了。侦察人员先后走访了上百个生产队,四十多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在十多万职工中,找出了三十ー名在二十四日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回的十五岁左右的小姑娘。个个疑点被发现,又一个个被查清否定,三十一名“对象”全部被排除,寻找死者下落的线索变成了零。

栖凤渡车站办公室。刑侦科长踱着方步,他仿佛听见姑娘在呼唤,仿佛看见一位母亲的身影伸出窗外盼望女儿归来。他停住脚步,眉宇间流露着忠于职守务除邪恶的凛然正气。他叫来全体破案人员,重审案情。同志们细细地推敲着每一点蛛丝马迹。既然要移尸,为什么不丢到前面的峡谷地带和急流而下的湘江中去呢?丢在这荒郊旷野不就是自我暴露吗?最蠢的罪犯也不会这样。为什么死者的裤子、鞋子和尸体都在路基的同一方向呢?是从火车上抛尸?很可能!从货车上抛?不可能,因为死者身上很干净。刑侦员小王的思想电波,像敏锐的雷达捕捉到天空中的目标一样,一下子为侦察工作找到了集中点。

刑侦员小王说:“依我看,第一现场会不会在旅客列车上。死者被骗进僻静处,当她发现受骗,开始反抗,经过撕打她被强暴。”刑侦队长接过话说:“为了灭迹,罪犯残忍地杀人灭口,然后把尸体抛出车厢。”听着同志们的分析、推断,刑侦科长用手指点着桌面说:“很有可能,开始我们只注意车下,没有注意到车上。从现在开始,侦破工作全部转移到客车上。”

新的推断,使公安人员忘记连日来的疲劳。刑侦队长带领侦察员进行现场实物抛车试验:一百至一百二十斤重的物体从车窗抛出,由于地心吸力、惯性和弯道处的离心力,刚好落在路基下的水沟里。由此可断:抛尸时,由于头重脚轻,头部先落地或落在石头上,形成死者头部有两处三角形的撞伤。

刑侦科长来到调度室,对那天凡经过现场的所有客车进行了调查。运行图精确地证实: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七分,304次列车经过栖凤渡至街洞区间,一点三十分巡道工发现尸体,除304次直快列车外,其它没有任何运输工具能把死者带到现场。那就是说,304次列车是杀人的第一现场。可死者是谁,凶手又是何人呢?为了扩大线索,警察在《湖南日报》上连续三天刊登寻尸广告。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公安局说:“报纸上登的是我的女儿”,话刚出口夫妇俩已哭成了泪人。母亲叙述说:“我女儿小名叫丽丽(化名),四月二十四日我和女儿一起搭303次从衡阳到韶关。当天晚上又从韶关上了304次回衡阳。上车时,我和女几挤散了。一个小时后,女儿找到了我。我问她,你坐在那里?她告诉我说在四号车厢,还说车长对她很好,让她坐在乘务间。谁知,到了衡阳站没有看见女儿下车,我又上四号车厢去找,车上两位旅客说曾见她到过乘务间,我去找,没在。当时我心里想是不是下车没有找到我,自己回家去了。可是到了家里没有见到她,只好天天盼望。”

接着又核对了几个关键性的细节,如头上有两个红色塑料球,七天前穿了耳环孔等等都对了号。第二天,侦察员小王来到死者家里,机灵地把死者身上得来的钥匙塞进了她家的锁。“咔”一声门开了。死者找到了。但是究竟是谁杀害了年轻的小姑娘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