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芳 三剑客 昨天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文/剑客芳

军校无军籍学员,似乎在暴走和超越。

今天,国防科大发布了无军籍学员的招生计划。

经教育部和军委机关批准,国防科技大学2019年在辽宁、山东、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和江西等7省份招收无军籍本科学员360人。学校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安排在各省本科一批次,考生可在本科一批院校志愿中填报。无军籍本科学员招生计划不区分男、女,具体如下: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1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满怀……」激昂、豪迈、催人奋进!这是所有和贾召平一样的科大学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的旋律。

这首国防科大校歌,宣布完分配命令后的毕业聚餐,大家齐声高唱,最后几乎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

其实,我明白,更多人不仅仅感动于音乐,更感触于那份从旋律里牵扯出来的摸爬滚打、一起苦累的过往:有大雨瓢泼中的拉练,有训练场上的嚎叫,有301、302教学楼里与「睡魔」抗争,还有康达家、千禧鹤里的打饭……

上了军校,让无数散漫的年轻人,在严格的纪律要求、繁重的学习训练任务下产生了巨大的碰撞,四溢的电光石火,让他们的内心底受到了震撼,也让他们愈加成熟和果敢。

这些,是没上过军校的人永远无法解开的「密码」。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2

去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小幽默:“有五个学霸,中学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决定考到同一所大学继续一起学习。高考后,他们如愿以偿考上了同一所军校,结果一个在长沙、一个在南京、一个在西安、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合肥,从此天各一方……”虽然,这只是一个调侃的幽默段子,却折射出如火如荼军改背景下,军校改革带给大家的一些思想反映。

这所军校就是国防科大。

柳青曾经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报考军校只是一个选项,但上军校一定是一个热血的志向!

3

读书那会,我们所在的四号院里,绿树丛荫,学员们下课后排着整齐的方队,唱着明快的歌儿,一起去食堂就餐,走到路过宿舍的位置,总会经意不经意地放慢脚步,目光瞟向道路右侧的国教楼。

那儿时不时会有女生三五成伴,也去食堂吃饭。

和军校女学员不一样的是,她们可以着便服,可以披散着长发,可以画一点淡妆,可以穿着小碎花裙子、以及花哨的凉鞋。

一定时期内,这是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国教队女生,是以男生为主的军校环境中,一道明媚靓丽的风景线。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4

在国防科大还是哈军工前身的时候,冥冥中也许就早已注定,这所军校的体内流淌着的,一定会有非军的血液:1966年开始,在整体转业地方地方后,学校的学员从军籍转为非军籍。学员毕业之后的单位,也从面相部队,转为面向原国防部下属的科研机构。

由于受国防科技改革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这些科研机构又纷纷脱下军装,所以哈军工学员入学穿军装、毕业脱军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校友们屡屡提及,颇为唏嘘和尴尬的。从此,哈军工的无军籍学员走近人们视线。

23年后,无军籍本科生停止招生。原因,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情况。

又过了9年,当王菲和那英同台献唱“来吧来吧,一九九八”的时候,“国民教育”这个词眼,不着痕迹地悄悄走入国防科大,以占据军人本科生学员接近一半的规模。

再次用它的非军身份,接受着军校的知识教育和人才培养。

于是很快就到了我们入学的那一年,也是世纪之交,原有的纯招技术类学生的国防科技大学在合并了本地原有的工程兵学院、政治学院、炮兵学院后,组建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踏上了争创“双一流”的世界综合性大学的艰辛旅程。

我们队,就是这个时候,入学入伍的。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5

新组建后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那年高考录取的考生眼中,是神圣庄严的。我们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怀着一颗报国之心,聚集在一起,相信自己在经历了部队的锤炼后,能够改变现实,实现梦想。

入学入伍教育,队长说,你们“之前谈了恋爱的,到这儿没什么事不要去分;之前没有谈的,到这儿以后,就不要开始谈了”。最后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旁边是国民教育的委培生,不穿军装,女生数量相对多,你们要管好自己,注意纪律!

大家嘴上答应好。不少男生后来却承认,这些不穿军装的“同学”,其实还是挺让他们好奇的。

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挥汗如雨地在搞训练,而他们却不需要,特别是当周末我们都按照比例外出,可怜兮兮地等待轮换外出证的时候,他们是排队登记一下就可以的。甚至不少本地的学生,从周五开始就可以回家休息,周日晚上再归队。

这种管理模式,丰富了军校生活,为我们的青春添加了不少新鲜元素。而后甚至在短期内还出现了非军籍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进行“双向选择”的政策,有人就是在那个时候,相对“容易”地从地方转至军人身份。

放在现在,这种路径应该是很难实现了吧。

军中无军籍学员火了

6

我们入学后,指挥类学员的壮大十分可观,三号院成为本科生最大基地。学校的年轻干部几乎都在这里淬炼过。

目前大家能够叫出名字的知名校友,大部分当初都是无军籍本科生。前段时间曾经有一张1982年的《国防科大报》传遍朋友圈,“上榜”的名字中,有院士、国企老总、总工程师,军队师以上领导干部,知名教授!

当时的他们,都是无军籍本科生!

2018年6月8日,国防科大推文宣布:国防科技大学今年起将招收无军籍本科生。今年是第二年。

这条信息实际上还是震惊到一部分人了。

毕竟无军籍本科生的重新回归,代表了我们对于那一段历史的特别认可。

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战略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在航天、科研、高精尖行业等军民结合部的地方人才培养。

另一个方面,也为即将实施的军队文职人员培养,趟出一条新路。

7

历史看起来反复,实则却是涅槃升级。

当委托地方培养大学四年后再入伍进入军籍的这种模式被划上休止符的时候,无军籍学员的回归,某种意义上其实代表了军队准备将培养本科人才的重任重新纳回手中,而不再去纠结是不是要让他们拥有军籍!

这是一种认识观念的浴火涅槃!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未来的军校人才培养,会走出一条如何光明温暖的康庄大道!

军校无军籍本科生,欢迎你们回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