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白露: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农历七月廿九

金风送爽 玉露生凉——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篇

农民画《白露》王小俊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秋凉的信使。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之一。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白露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发展至今,白露不仅仅是个节气,还延伸出了很多地方习俗,比如采集“十样白”、酿白露酒、白露吃龙眼等。

一、节气释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公历每年的9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六尺一寸九分,相当于今天的1.61米。今年白露交节时间为2018年9月8日0时29分37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到了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在上面而形成水珠。《说文解字》曰:“露,润泽也。从雨路声。”意思是露是从上降下的润泽万物的水汽。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嵩山二十四节气图卷——白露》

陈金平、李俊龙、常松木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二、节气物候

一候鸿雁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鸿【《淮南子》作候】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白露时起,北方的天气渐冷,已不适合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了。它们便成群结队在天空中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向南方的越冬地飞去。

鸿雁南迁  摄影:杨晋

二候玄鸟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玄鸟归。玄鸟(解见前)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玄鸟就是燕子,生活在屋檐下的小燕子此时也因天气变凉,能捕捉到的飞虫越来越少,需要飞往温暖的南方越冬了。

玄鸟远征  摄影:杨晋

三候群鸟养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群鸟养羞【《淮南子》作羣鸟翔】。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养”指存储,“羞”指食物。白露时节,秋高气爽,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觉察到肃杀之气,开始贮存食物以备过冬。

群鸟囤聚  摄影:杨晋

例如,秋季松子成熟时,星鸦收集松子,储藏在树洞里和树根底下,等到冬天食用。一只星鸦最多可以储存上万颗松子,并依靠惊人的记忆力找到它们。

星鸦  图片来源网络

三、气象特点

气温下降速度加快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金秋地霜  摄影:杨晋

昼夜温差甚大

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预兆,在此节气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每到夜晚之后,会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甚大。

白露节气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9月7日(白露当天)凌晨,重庆大足区城区出现平流云景观。平流云正是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形成,与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有关。

重庆大足区平流云景观   图片来源网络

四、节气农事

冷空气入侵,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

冷空气入侵时,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可采用灌水保温,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

农民画《灌溉》  莫秀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地域不同,农事重点不同

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水稻和高粱,冬小麦开始播种。

农民画《红高粱》  邹文才、朱成梅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西北地区,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冬小麦开始播种。

农民画《剥玉米》  孙佃珍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华北地区,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

剪纸《秋耕》  芮柏芝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华南地区,秋雨绵绵要注意抢收农作物,同时还要做好防雨工作,以免庄稼阴霉腐烂。

农民画《收获》 杨梅香

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

农民画《摘棉花》 王小俊

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五、节气民俗

祭祀禹王

江苏太湖民间有在白露时节祭祀禹王的习俗。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这里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除了祭祀禹王,人们还会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祭禹王  图片来源网络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十样白”煨乌骨白毛鸡  图片来源网络

喝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南京人青睐。

白露茶  图片来源网络

酿白露酒

湖南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就有酿酒的习俗。特别是白露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酿酒。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精品,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为贡酒,盛名远播。

白露酒  图片来源网络

收白露水

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据说,百草头上的秋露,未干时收取,可以治愈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颜。晋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来润洗眼睛,而且用锦彩制成绣囊,名为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将其作为互赠的礼物。

白露水  图片来源网络

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此时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而且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龙眼  图片来源网络

斗蟋蟀

江南按例在白露前后开始斗蟋蟀的游戏,到了重阳后停止,称之为秋兴,俗名斗赚绩。比赛时,不仅有斗蟋蟀的场子,还有专门的搏斗器具。斗蟋蟀的时候,人们提笼相望,成群结队,场面颇为壮观。

白露到,秋风凉,蟋蟀打斗争霸王  图片来源网络

六、节气养生

健脾润燥,平补为主

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平补为主。平补就是要避免大鱼大肉等油腻之品。而且,过度生冷、海鲜、辛辣之物都应尽量避免。水果以梨、葡萄、西瓜、香蕉、椰子、鲜枣、龙眼、乌梅为宜;蔬菜以百合、莲藕、银耳为佳;禽类可适当多吃鸭子、鸭蛋等。

预防感冒,莫贪凉

白露时节,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预防呼吸道疾病

白露时节,鼻腔疾病、支气管病和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适度增加耐寒训练

白露之后可以增加一些耐寒训练,为秋冬到来做准备,比如做一些运动、用凉水洗脸、适当秋冻等。

白露时节最佳运动:慢跑

仲秋之时,运动养生要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以防汗液流失,伤耗阳气。白露时节,天气渐渐变凉,人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因此,“动静相宜”就成为这个时节运动养生的特点,而符合这个特点的最佳运动就是慢跑。

慢跑  图片来源网络

七、节气农谚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说的是白露时节,气温开始下降,晚上刮起秋风,人们感觉到一夜要比一夜凉。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说的是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白天还很热,到了夜晚却比较寒凉。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说的是白露时节,日照比较充分,田里的稻谷收获颇丰,谷米白如银。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是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说的是白露时节,清晨起来,若发现花草树木上铺满了露珠,那么这一天肯定是个大晴天。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白露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