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一种油炸食品叫四不像,它的名字叫油馍头,也叫油馍角,说它四不像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没有一种像样的形状,不像长的油条也不像圆的咸食,但是它的味道很好,吃起来外焦里嫩,焦脆酥香。​​

油馍角的发源地就是农村,在过去农村吃油馍角是要分时间的,除了家里添了客人,还有就是五谷归仓的季节,尤其是五黄六月的麦天,那时候农村的每家每户都喂养着几头牛,牛在当时是农村最重要的牲畜,地理环境的限制人们需要牛来耕地和打麦碾场,牛也是农村人心心相印的伙伴儿,尤其是到了秋天和麦天,秋天,玉米收获之后农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玉米杆垛在一起,其实是给牛们备的干粮,到了冬天就是牛的饲料,用铡刀铡碎放进长长的青石槽里喂牛,除了玉米杆就是麦秸,这两样草掺和一起牛们最喜欢吃了。​

相比于玉米杆,麦天储存麦秸就会显得隆重许多,而且是要找村里的乡亲们来帮忙的。储存麦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技艺的,储存麦秸不是随意找一个地方堆在那里,而是要在一片空旷平整的场地上把麦秸垛起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麦秸垛,麦秸垛是牛一年的口粮,如果没有麦秸垛保证牛一个冬天的温饱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年冬天村里一户人家的麦秸垛失火烧成了灰烬,一个漫长的冬天牛主人都在山上割草喂牛,掏钱也买不到的麦秸垛,所以农村人会把麦秸垛看的非常金贵。​

因此,麦天不但是人们颗粒归仓的季节,也是为牛们储备干粮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不会拒绝帮忙给牛储备麦秸。麦秸垛的制作有几个关键是步骤,首先是打底,就是把碾碎的麦秸挑上十几叉均匀的铺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让一个身材消瘦的村民站上去踩踏,一脚挨着一脚,直到踩瓷实了就算把垛底打好了,然后由另外几个人把剩下的麦秸用桑叉扔上去,上边的人会把扔上来的麦秸用桑叉打下来,留下来的麦秸再踩到脚下,其情形类似于鸟儿们筑巢,直到把全部的麦秸堆在一起就成了麦秸垛,然后把麦秸垛顶用稀泥糊好就可以了。​

这一天,为了感谢乡亲们帮忙,主家会专门油炸油馍角宽待乡亲们,颗粒归仓,农民们不会忘记牛们的辛勤劳动,在品尝油馍角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家牛喂上几个油馍角表示感谢!

本文原创,感谢费时阅读,欢迎留言评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