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离职的90后:玻璃心,除了情绪过激,其他什么都给不了你


最近,一个女孩因为和老板聊天时回复“嗯”被老板批评,而提出了离职,这件事被爆料之后,女孩的做法,让众多的网友觉得这简直是“矫情”“心高气傲”“玻璃心”。


不断离职的90后:玻璃心,除了情绪过激,其他什么都给不了你


而在去年,还有一个数据报告也同样扎人眼球。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里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随之而来,“别骂90后,他会离职的!”这类声音也越来越多。

但是,如果每个进入职场的朋友,都能先把自己在职场里的玻璃心收起来,好好地去理解“个性”与“去个性化”这两个概念,那么,融入社会的过程,才能变得轻松一些。


01

个性和去个性化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话不是白来的,但当你身处职场,哪怕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这个地盘也是老板他老人家的。

不服?好办。走人!

每个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士,都经历过自我粉碎的过程,只不过由于态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不过,甭管这杯酒是敬酒还是罚酒,你都要喝下去!

别扭吧?没事,接下来的内容,将会让你服从的过程变得舒服、快乐些。

个性,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正是这些个性,让我们成为芸芸众生中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而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或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融于群体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

简单地说,部队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每个人都是家中备受宠爱的娇宝贝,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但从入伍开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都是相同的了。


不断离职的90后:玻璃心,除了情绪过激,其他什么都给不了你



统一锻炼、统一作息、统一着装、统一纪律,这些新兵蛋子的某些个性会被逐步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

如果你不按照要求,完成这种去个性化的过程,那你就别想,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实现做军人的梦想。部队训练的是战士,不是大爷!所以,去个性化在这里最为显著,也最为必要。


02

去个性化和职场的关系

职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新员工入职时,通常都会有一个培训的过程,除了技能方面的培训外,还会有一些领导或者老员工做一些企业文化的宣讲。

拿联想集团来说,它的企业文化是多方面的,但从企业存在的角度来说,联想存在的理由就是“四为”: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

他们不断向入职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包括各层领导人讲话以及单位墙刊、内刊中的文字展示等,都在向联想的员工不断进行着信息的植入。这个信息被吸收的过程,就是去个性化的过程。

某IT企业从“海龟”中吸纳了五个年轻人才,这五个都是非常优秀的小伙子。在他们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叫刘志坚的男孩,由于年龄稍微大些,并且更加机灵、幽默,而成为他们的大哥。

这个企业在任命高管前,都会让新入职的职员到终端销售柜台去体验一个月。他们的企业文化中,也有一条“客户需求第一”的原则。

然而在第三周刚开始的时候,这五个小伙子中的某个男孩就和一位客户发生了激烈争执。

本着“客户需求第一”的原则,领导当然会要求这位小伙子做出道歉、检讨的行为,但以刘志坚为代表的几个精英,对此却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抗拒。

虽然,刘志坚所阐述的立场是鲜明的,逻辑是清晰的,道理听上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领导依旧对赔礼道歉的决定非常坚持。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几个小伙子的柜台实习结束,但刘志坚依然被留在了专卖店里工作。

这个故事里,刘志坚的行为和接纳企业文化、服从企业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个冲突导致了不那么愉快的后果。

当个人的个性和企业文化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必须服从企业文化。

如果今天领导听从了刘志坚的想法,并认同了他的行为,那以后就会出现王志坚、林志坚……而不明就里的客户,是没有时间去了解其中原委的,也没有耐心去分辨孰是孰非,或许一个大客户就会因此失去。

所以,当你站在企业的圈子里,你所代表的就不是你个人,而是你的企业;你所表现出来的,也不应该是你的个性,而是企业文化。



03

痛并快乐着的自我粉碎

别害怕,不是职场要把你大卸八块,而是你自己要把自己的某些东西打碎了,再重新建构,既然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那敬酒好吃,还是罚酒好吃?

不过,好吃与否,关键还要看,你原有的个性观念是什么材质的。

郑飞和陈煦都是日资公司的新员工,针对公司的“当和领导相遇时要行点头礼”这个规定,两个人有很大的分歧。

郑飞认为,自己和领导是平等的,没有必要遵循日本文化的这种礼数,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尊重。

而陈煦更愿意把它解读为,这是对已为公司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员工的一种尊重。

不同的解读方式,让他们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内心感受。

在自我粉碎的过程中,显然,陈煦的感受要比郑飞轻松和愉悦得多。

所以,能够很好地调整对新文化观念的接受心态,拥一个相对正确的对问题的认识,是我们能够轻松完成自我粉碎过程的前提。

别什么问题都那么玻璃心,很多时候,人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很多规则。凡事都上纲上线,只能让自己的情绪过激,行为偏激。


不断离职的90后:玻璃心,除了情绪过激,其他什么都给不了你



你也别以为,保持独特性就是一种让钻石焕发光彩的手段。

独特性要体现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在不该闪光的地方闪光,没准就会被别人当成一块碎玻璃给剔除掉。

与陈煦相比,郑飞显得更自我一些,但以自我为中心,不是个性,只是一种成长模式下的自我认同习惯,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请不要把不良习惯和个性混淆。

去个性化,其实去掉的是与主流文化、原则不同的问题和习惯,最终保留下来的是自己的本性。

健康的心态,让我们认识到,自我粉碎、去个性化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是可以通过认知的调整来缓解的,并且它能够将我们的压力转化成核心竞争力。

面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同企业,你会发现一条共性,就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则。

你既然要在整个企业中成就自我,就要符合这个企业的文化和游戏规则,而在这个规则之内,你尽可以把自己的才华,用独特的方式给展现出来。

但如果,从根本上,你就和企业文化相悖,而且还拒绝改变自我、接受对方,那企业老板留着你干吗?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添堵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END-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咨询师,想通过自我体验获得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想要更好的感受团体动力、提高工作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人和进行育人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成熟心理咨询师,想要缓解职业倦怠和定期滋养自己的专业;

柏燕谊动力团体体验工作坊,能够满足您的这些需求

我们邀请您共同开启,一段共有的心灵成长之旅……

柏燕谊老师将带领小组成员在足够安全和抱持的环境里,让我们舒适自由的与其他成员互动,重现各种现实中的关系与冲突,并在小组互动中解读关系背后的真相,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点击下方文章 即可详细了解

招募 | 柏燕谊动力学咨询师体验成长团体工作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