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全靠烧钱,这早已不是新闻了。作为“互联网造车”中走在最前列的新兴厂牌,蔚来汽车最近接连传出的新闻都跟“钱”字有关。

8月29日,蔚来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更新了IPO招股书,最高募资额由原先预计的18亿美元调降至13.2亿美元,同时更新的还有员工数量和量产进展——截至7月底,蔚来员工人数为6993名,其中产品研发相关的员工有3052名,占比高达44%。而8月的量产和交付能力也在急速爬升,最新披露ES8的交付数量从7月底的481台增至1381台,但距离尚待交付的15761台ES8的余量仍有较大差距。

对于自2016年到2018年6月底净亏损已达109.2亿元的蔚来汽车来说,如何筹集到更多资金,可以说是关系到品牌能否继续生存的巨大关键。蔚来汽车的亏损主要源于巨额销售及研发费用。目前的销量下售价几乎无法覆盖成本,后期还有供应商结款,且为了尽快量产,短期可能还要加大投入,这对资金链是巨大考验。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日本软银集团一直在未来出行领域投资。比如通过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投资了通用汽车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子公司Cruise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Nauto Inc。、Mapbox Inc。和Improbable。同时,软银还持有优步、滴滴出行和其他出行公司的股份。今年4月,软银曾考虑在蔚来的IPO中购买价值约2亿美元的股票。但最新的消息称,软银集团已经决定不再投资蔚来汽车的首次公开招股(IPO)。虽然数目对于蔚来来说并非决定性的,但其释放出的利空信号仍然不可忽视。

量产困难、钱根吃紧,蔚来汽车如果不能顺利实现IPO、筹集到足够资金,“半路夭折”的情况将很可能发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