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志

磨刀匠叫妖孩。

磨刀匠是谁的徒弟,无人知晓。只是传说他的师傅不但手艺很好,而且武艺高强。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妖孩九岁跟随师傅,学会了一手好技术,也学会了一身好武艺。

过去,磨刀这个行业相当吃香。无论集镇乡村,都会不时地听到吆喝声:“磨剪子唻——戗菜刀——”。

在我的记忆中,妖孩总是肩扛一条长板凳,一边走街串巷,一边高声吆喝。虽然妖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步履矫健,虎虎生风,那吆喝声响亮而又磁性,高亢而又悠扬。

妖孩的磨刀技术令人唏嘘,不管是生锈的刀具还是已经变钝的刀具,只要经过他的磨刀石,都会变得锃明瓦亮,锋利无比。而他所需的工具,却是十分的简单——只要随身携带一块磨刀石,再拿个盆子装点水,就马上可以工作了。

妖孩在磨刀之前,往往会给生锈的或钝了的刀具稍微地清洗一下,然后按照刀面上的受损位置,来进行打磨。磨刀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要看菜刀的女主人做饭时,是使用哪只手拿刀用刀——有“左撇子”啊。当然,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打听的,他接过菜刀一看,便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是右手用刀的女主人,右侧刀面就要横着打磨,左侧刀面就要竖着磨。如果是左侧用刀,则恰恰与此相反。正是因为这样,经妖孩的手磨出来的菜刀,就比别人磨的更加锋利,更加好用。

磨剪子,也是妖孩的“拿手好戏”。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子,又破又钝,更不“过尖”,几不可用。但是,到了妖孩的手里,很快就会“焕然一新”。磨剪子时,只见他一手将剪刀放到铁墩上,一手拿起小铁锤,“噹——噹——噹——”敲上个几下,然后再放到磨刀石上蘸水一磨,那这把剪子保管你比新买的还要好用。

因为妖孩会武,所以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妖孩的媳妇是“抢”来的。

妖孩年轻的时候,经常去一个小集镇上“游乡”招揽生意。镇上张财主有一个女儿,名叫珍妮。她爱好刺绣,所以就有着大大小小数十把剪子。也许是因为有的剪子太小,故而就容易走样变形。过去一遇到剪子走样变形,珍妮就要再去买把新的。可是,张财主偏偏又是一个“老鳖一”,一听珍妮又要买剪子,就会不讲“三七二十一”地一顿臭骂。可是,自从珍妮见识了妖孩的手艺后,她就再也没有买过新剪子,自然也就再没有挨过父亲的骂。因为珍妮经常找磨刀匠修剪子磨剪子,一来二去地两个人便渐渐地熟稔了,并慢慢地产生了感情。

但是,那年月的婚姻,都是“媒妁言,父母定”,当时的珍妮已经被许配给磨刀匠邻村的大户马家。农历七月二十六“好日子”那天,马家花轿响器地去迎娶,可珍妮哭得死去活来,就是不肯上轿。眼看日头就要挂上中天,张财主这才一声令下,让亲戚朋友强行把珍妮“塞”进了花轿。

一阵鞭炮响过,花轿缓缓向村外移动……

花轿出了村,唢呐也停了。他们走着走着,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蜀黍(高粱)地旁边,突然被一个双手持刀的蒙面大汉拦住:“呔!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有钱拿出来,没钱快滚开——”迎亲的人群一听,知道这是遇到了“短路”(方言。即拦路抢劫)的,顿时作鸟兽散,撒丫子走人。蒙面大汉把刀往腰里一别,走到花轿近旁,掀开轿帘,嘟哝了一句,背起新娘就往张庄村东一座没有人住持的龙王庙奔去……

马家此时已乱作一锅粥。

有人说:“那蒙面大汉的声音好像很熟悉。”

有人说:“听声音,那蒙面大汉好像是经常来咱庄的那个磨刀匠!”

“嘿……还别说……说不定……还真的就是他!”

正在这时,同样也去迎亲了的新郎的堂兄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那个蒙面大汉……背着俺兄弟媳妇……朝……张庄去了。”

马家老东家听罢,立即大吼一声:“那还不快点派人去找?!”

一帮人一见老东家发话了,虽然已经是申时,但还是没吃午饭就出发了。他们来到张庄,便挨门挨户地一家家巡查起来。结果,他们把整个张庄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到那个蒙面大汉和新娘子的影子。这时候,已是亥时,夜幕像一个庞大的怪物,笼罩了一切的一切。加之又是“月黑头加阴天”,所以伸手不见五指。就在他们正要撤离时,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他们不会去庄东头的大庙了吧?要不咱们去那里看看?”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小青年,好奇心重,故而一下子忘记了辘辘饥肠,一呼百应地朝龙王庙而去。

他们来到村东的龙王庙,发现庙院大门紧闭,里面黑灯瞎火。

“这庙里没有和尚啊,咋会关着大门呢?难道他们真的就藏在这里?”

于是,一帮人便开始扯起喉咙,嘁嘁喳喳地高声喊叫了起来:“你们快出来吧——俺们知道恁就藏在庙里——”他们喊叫了一阵之后,突然看见庙院里火光冲天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看见火光亮处,一根长长的竹竿挑出了一块白布。紧接着,就听见里面有人大声喊叫:“我是磨刀匠。现在,你们的新娘子已经被我破了身了——已经不是干净女人了。不信你们可以一看看,这就是证据。如果你们马家还要她,我就把她给你们送出去。”

此时,马家老东家已经来到现场。

在那个年代,女人的贞洁被看得比命还重,就连穷苦人家,也不愿娶一个“不干净”的女人,更何况马家还是方圆出了名的大户人家?所以,老东家一看见白布上那殷红的血迹,立马便带人“打马归京”了。

就这样,珍妮成了妖孩的媳妇。

磨刀匠一直以磨刀为生。他很是疼爱珍妮,让她吃得香甜,穿得光鲜,尽管珍妮没有给他生出一男半女。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很少有人会为了一把生锈的菜刀,而特意找个时间让人去打磨了,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是把旧刀随手一扔,然后到商店再买一把新的。所以,妖孩的生意也在逐渐的萧条。

但是,磨刀匠还是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走村串巷,“磨剪子唻——戗菜刀——”既给别人提供方便,也为自己挣点小钱。

后来,珍妮死了。珍妮死了之后,磨刀匠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自此,没有人看见磨刀匠再出生意。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一年,磨刀匠突发脑溢血,未及送往医院,便呜呼哀哉了。

作者简介:杨东志,笔名谷鸣,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人。著名作家、诗人、民间文艺家、书画艺术评论家、“老学”专家。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谷鸣》文学社社长、《红旗》出版社《当代共产党人》特约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及新加波、菲律宾和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等作品一千余篇();发表书画艺术评论文章200余篇;著有长篇小说《坎坷人生》、中篇小说集《黄土地的颤音、短篇小说集《乡雨村风》、诗集《绿色的希冀》以及《道行天下》、《唐玄宗御批今译》、《宋徽宗御批今译》、《明太祖御批今译》、《清世祖御批今译》、《老子大传》、《陈抟大传》等26本书。作品曾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首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1949年—1999年)、“河南省民间文学成果奖”(1949年—1999年)、河南省首届“橄榄杯”诗歌奖、《芳草》月刊“芳草杯”小说奖、河南省“莲花杯”杂文一等奖等60余次;作品先后被英国皇家图书馆、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诗人传集》等权威辞书。现任中国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书画名家理事会副理事长、世界艺术家实业家联合会副主席、世界华商联合会书画委员会副理事长,先后受聘为人民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顾问、澳门书画家联谊会顾问、中国毛体书协河北分会高级顾问,以及深圳东汉文化发展投资公司、江苏项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荣燕斋书画院、墨石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昌艺阁艺术馆等20余家文化公司和河南李耳集团公司、安徽东汉酒业有限公司、贵州盛世国华酒业集团公司、安徽集慧明道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高级顾问。并同时担任人民文艺网、中国老子网等60余家网站顾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