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夏冰 | 张望世界的眼睛

丽江文艺 ▏795期 | 张望世界的眼睛

“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阅读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母亲用她的大手带着我的小手缓缓的翻开桌上的一本书。阳光洒在扉页上、母亲的脸上和我的手上,顿觉温暖无边,母亲轻缓的声音闯进我的耳朵,将我带进一个只有文字的美丽世界。

当我年长一些的时候,一颗小小心都好似全扑在这浩瀚的书海里了。我喜欢手拂过书页时指尖的小雀跃,随着纸张的不断叠加我的心也不住的沉沦。

读书的感觉借用“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辩,有时会获得劝导或慰籍!”来表达再合适不过。

早些时候,只读童话,喜欢那个奇幻的世界。每次翻开书本都觉着自己也跟随着故事里的主人公游历他们的生活,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好有坏。生活像一帧帧图画被文字呈现在我面前。心中无限欣喜、无限好奇也有无限惆怅。文字成为我认识这个世界的最早的窗口。

后来年长一些,开始读些唐诗、宋词、散文、小说……当然其中我最爱就数小说,因为在小说里我可以接触到一个个光怪陆离、绚丽多彩、朴实无华、如梦似幻却又贴近生活的故事。这一切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慨、新奇、喜爱。

近来,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甚是有感。在路遥的书中,我总觉得到了一个深远的世界。我似乎站在了那个高亢的黄土高原上,同他们一起生活,一同成长。孙少安一家的生活被文字栩栩如生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朴实的庄稼人和可爱的人们同我一起遨游在黄土高原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

黄土孕育了一群同她一样朴实、厚重、可爱的人们。让人觉得不甚喜爱。

《平凡的世界》也让我接触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从大跃进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农村的变化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让我不禁热泪盈眶,也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母亲。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小说里这样写到。是啊,生活总是不断教会我们一些什么,让我们稳固成长,这一切总是毫无保留又不附加条件。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到“I know how poor I am when I see you,”said the Work to the Word",每当我读书时,我便深觉我是这样的贫乏。

阅读文字的过程成为我学习的过程。我在这愉快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拥有了许多关于外界的认知,这让我很是欣喜,书本总是无所求的给予我以知识,让我丰富自己。

“一本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地支持阅读的人。” 文字,如同一盏盏灯,照亮夜行的人们前行的道路;文字,如同一颗颗明星,指引迷路的人重获人生方向;文字,如同一泓泓清泉,滋养干枯的生命重焕新生。

我是如此的热爱这双让我观看世界的“眼睛”,我深沉、热烈地爱着她。

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白薇,邀你共话丽江文艺

周夏冰

凡事都有自己的节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