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南海品牌企业负责人走进华为。资料图片

到创新一线去!从深圳坂田到东莞松山湖,借助南海区组织的第一期走进互联网、科技龙头企业系列活动,21位南海品牌企业负责人在9月的第一周完成了为期两日的华为之行,深入华为企业通讯开放实验室、无线制造部车间、华为松山湖供应链物流中心、华为大学等生产研发一线,与华为战略市场部、华为云中国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进行对话。

在南海,随着70家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和206家首批南海品牌企业行动计划试点企业名单相继出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企业正加速涌现,新一轮的企业生产制造、商业模式变革正在发生。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南海区正积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共享,促进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南海区的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基地)的建设工作。

去年,南海区政府分别签约华为、阿里云等行业龙头,希望通过大力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南海制造”向“南海智造”品牌的转变。此次华为之行,是南海对接龙头企业,推动南海制造向高端化迈进的新尝试。

两日的零距离接触,让这批南海企业收获了满满的走读笔记。谈及华为带给他们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国际化、文化沉淀和研发投入,而在关键词的背后,透露出了南海品牌企业发展的新动向。

●何帆燕 龚晶 黄思华

国际化▶▷“重大机遇反而是在不成熟的地方”

佛山市致兴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方军认为,华为的国际市场做得好,市场渠道开拓的观念值得借鉴。

作为国内牛仔面料细分领域的领头羊,随着市场的拓展,致兴纺织目前在国内外开设了9个办事处。过去一年,这家企业在孟加拉国新增设了办事处之余,还先后赴阿姆斯特丹、纽约、达卡等地参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在方军看来,国内目前不少企业都有个“怪病”,越成熟的市场越要去开拓。但从华为对国际市场一视同仁的实践中他却看到,重大机遇反而是在不成熟的地方,不成熟的市场更有新机会。因此,接下来他将把此次的考察成果融入到企业的市场战略中,对致兴纺织发展作出相应调整。

与方军有着相似看法的,还包括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彭伟东。“在具体分工中,我主要负责供应链、信息化和国际业务板块。从全球市场看,中国市场是很大的一块蛋糕,所以当我们谈论国际化时,首先思考的是经营好中国市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同时,看清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卖全球’,积极推动研发、售前、售中、售后与国际接轨。”

当下,在知识密集的技术高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正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进行的座谈会上,华为战略市场部HRBP部长梁波的分享触动了彭伟东:这家企业目前在全球16个城市拥有海外研发中心,构筑起了技术、资本与价值深度融合的全球创新链。

“宝索机械正致力成为第一家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的生活用纸设备企业。”彭伟东说,这是宝索机械董事长彭锦铜多年前便已确定的目标。成立于1989年,1997年正式进入生活用纸设备领域,宝索机械一直扎根于“纸上功夫”,已跻身于全球造纸设备行业前十。其客户囊括恒安纸业、中顺洁柔、理文造纸、西班牙MURO、美国ALLIED WEST PAPER等国内外纸业品牌。去年,宝索机械成功进入非洲市场,签下两个生活用纸设备总承包项目。

在彭伟东看来,与华为一样,要完成海外研发中心设立目标的实现方法是多样的,它与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原理相同。例如,其正式实施前,企业须深度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法务等具体事项,“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文化沉淀▶▷“不盲目模仿,需看多年的人文沉淀”

“我们希望应用最新技术,提升企业自身整体水平。”佛山市云雀振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雀振动”)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袁平说,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近距离了解标杆企业的新动向,把华为的新技术嫁接到云雀振动来。

但相比技术嫁接,更让刘袁平感兴趣的却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一直关注华为,想近距离了解这家标杆企业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希望从中得到启发。”

云雀振动正处于全新的发展起点上,梳理云雀振动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这一点——云雀振动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全资国企“佛山市振动器厂”。与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企业一样,云雀振动曾有过“多点开花”的情况,至2001年完成改制后,通过专注于混凝土振动器的应用研究,不断创新、开拓国际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大陆混凝土振动器门类最齐全、出口量最大的生产企业。

刘袁平深谙基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他首先需要思考的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云雀振动器的企业规模虽然不大,却承载着行业发展使命,我们想要有所作为。但如何让这种价值观被员工认可,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它属于认知领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华为有很深的积累,也因此,对于华为,我们不能盲目模仿,需看到隐藏于‘冰山’之下基础技术创新之外的多年的人文沉淀。”

与刘袁平一样,方军的另一个关注点也落在了企业文化建设上。当被问起为期两日的华为考察交流最触动自己的是什么时,方军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做企业的信心,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相比而言,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赋科技”)研发总监谭亮亮的关注点则更为微观。“我这次来,就想从华为的管理经验中找到启发,了解他们的员工激励机制,思考该如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到绩效管理中,科学评价研发人员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留住研发人才。”

6年前,扛住亏损加码研发中的“背水一战”,让这家企业“一战成名”,不但在国内首创了“一窗式”政务自助服务平台,其自助办税终端机如今更占据全国市场的四成份额,正借助在税务系统、行政服务领域中积累起来的数据,持续发力大数据产业。也因此,金赋科技微观问题背后,聚焦的同样是企业文化建设话题。

研发投入▶▷“关注‘冰山’之下的基础技术创新”

华为深圳坂田基地,一个巴掌大“小盒子”里藏着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的小秘密,它是华为“桌面云”的瘦终端,不含可移除部件,计算和存储均在云端主机中进行,因为可在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实现高效简单IT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它成为了南海企业一行此次关注焦点。

“包括传统IT建设瓶颈在内,南海企业目前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华为曾经实实在在遇到过的问题。”华为云中国业务部解决方案架构师严哲伦说,触发这项技术研究的,是华为曾经遇到的痛点。

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华忠当场就心动了。“我们做研发的最担心信息安全问题,这个系统蛮好,对于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开发加密管理很有价值,并且能大幅降低电脑维护成本,减少能源消耗。”郭华忠说。

在寻找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落点之余,南海企业一行关注华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价值取向。

彭伟东认为,华为并非单纯的科技企业。“因为它保有制造环节,涉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相比互联网企业,它的运转方式和我们更类似,可参考性更高。”

“从18万员工中有8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占比达到45%的这组数据中可见,相比生产制造,华为更重研发和市场渠道建设,生产制造部分已采取了部分外包的方式。佛山企业中大部分是生产企业,华为的做法值得佛山企业重视。”方军认为,华为的实践正在说明,研发设计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要获得国际话语权,必须有自己的产品。

“靠着模仿的低成本发展之路已被证明是‘此路不通’,企业的长足发展必须靠提高研发投入,但该往哪发力,该如何给企业找到坐标,找到方向?有能力的话,先走三步还是先走半步?华为的此次交流对我启发很大。”刘袁平说,在混凝土机械行业的细分领域,云雀已走在全国前列,但国际上还是有很多标杆,因此方向是明确的,“华为此行坚定了我的判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