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柴胡汤在仲景方中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方剂,后人对此评价很高,而且在此方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不少的有效方剂,关于小柴胡汤的所治之证,历代医家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少阳病主方,功能专主和解少阳经,以解半表半里之邪。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及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胸胁苦闷,寒热往来,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

方中柴胡性平,味苦,入肝胆二经。《神农本草》曰:“主心腑肠胃中气结,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其功能为解少阳经之热,其气质轻清上升,其苦味最薄,能疏利少阳经气机,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黄芩苦寒,味苦较重,入肺、大肠、小肠、脾等脏及胆腑,清火除热,使半表半里之热从肺与大肠而彻。故柴胡、黄芩合用,苦寒清热,解半表半里之邪,疏畅少阳气机,使三焦通利,表里相和,上下相协。

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脏、脾脏、胃腑,其功能是温中止呕、温肺化饮;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脏、胃腑,其功能是利咽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止呕。此二味合用,为仲景“小半夏汤”,辛行开散,和胃降逆止呕,化痰利咽。

此外,姜、夏既能佐柴胡、黄芩逐邪之力,又能行甘、枣之泥滞,故降逆止呕之中,又见泄满行滞之功。人参、甘草、大枣三者合用,益气补脾、扶正祛邪,使邪从外而解。

曾老师认为,仲景于解表剂中用参、甘、枣三味,一意,以保元气。因病入少阳,阳气有衰,故以甘补药物,益中气,和营卫,助正抗邪,使正胜邪却,在内不留邪,而外邪又不能复入。二意,以防邪入内。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旨,应以“防”字为先。故用参、枣、甘草等甘而微温之品以补其正,使里气和,外邪不得入内。三意,甘温之品可抑制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防伤害脾胃运化之气。

——节选《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曾定伦,家学渊博,师从名家,

其父曾汉昌早年跟随名医曾雪樵学医,

曾花费精力著《温病条辨歌括》一书,

时人争相传抄,影响广泛。

曾老师80年代创立新说治中风,

并专注内科杂病,强调辨证,

方剂运用灵活。

部分目录

此书有大量详尽的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

(扫码可下单哦)

购买可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

END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曾定伦杂兵学术经验集萃》,图片源于网络,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中暑也要分清虚实,藿香正气不是万能药

图书都涨价了,我们偏偏来打折!!!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