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兴人,冷空气已到货!最容易生病的时候到了,别做这4件事

明天凌晨零点29分,

迎来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

△白露时节,在晴空且水汽丰富的夜晚,由于辐射冷却作用,近地层水汽可在草木上凝结,呈现“白露”。

一般来说,白露是季节变化的重要节点,

这时暑气会有所收敛,“秋老虎”也要告一段落。

今天,北方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现已抵达包邮区,

直接将全省气温拉下了一个台阶。

今明两天,全省最低气温更将下降至“1”字头,

沿江苏南地区18到19℃,其它地区17℃左右。

近期的天气预报(以南京为例)

这样的气温不仅是凉爽,甚至是冷飕飕了,提醒大家早晚出门的时候随身带一件外套。

不过庆幸的是——

今天下午云系逐渐打开,明后两天晴好!

充满秋意的周末,想好去哪里浪了么?

鸿雁来 / 玄鸟归 / 群鸟养羞

白露三候 |进入白露节气,天气转凉,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茶 |老南京在白露时节讲究喝一盏“白露茶”,可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十分有利于秋天的保健。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受不少茶友的喜爱。

白露酒 |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浓郁醇香,是老苏州过白露的必备饮品。民间有俗语“米酒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白露酒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刺激消化腺的分泌、使食欲大增,所以苏州人还用它做各种美食,比如酒酿圆子、酒酿猪手。

祭禹王 | 每逢白露时节,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习俗。《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斗蟋蟀 | 民谚说“白露三朝出将军”,这里“将军”指的是善斗的蟋蟀。部分江南地区在白露前后开始斗蟋蟀,称为“秋兴”。人们提笼相望,成群结队,场面颇为壮观。

白露养生,从不露做起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到了白露节气,由于早晚温差大,也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时候。适当“秋冻”,薄而不露。尤其身体这4个部位可不能挨冻!(敲黑板!)

头部 | 气温降低时,头部暴露于外,易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头痛, 甚至伴有心烦、耳鸣、失眠等症状。

小贴士

干梳头:将双手十指弯曲成“梳子”状,放在前额发际的位置,然后从前额向后一直推到后发际,梳3-5次即可。常按摩不仅能增强头部御寒功能,还能使头发得到滋养。

腹部 | 腹部受凉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容易引发腹泻、胃寒胃痛、女性生理痛等。

小贴士

收夏装:白露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建议爱美女性避免再穿露脐装、低腰裤。衣柜里的夏装也收整起来,陆续更换秋装。

搓腹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于肚脐上,右手放于左手手背上。然后绕着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约10分钟。

关节 |白露后,早晚温差大,暑湿蒸腾尤在,寒意也不时袭来,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

小贴士

晒被褥:关节炎患者秋季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穿湿衣服 、湿鞋、湿袜等,衣物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翻晒。

足部 |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温度偏低,也更易受到寒邪侵袭。

小贴士

泡脚: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水温在40℃左右、泡20分钟即可。

按摩脚掌:无需刻意去记脚掌上的穴位,可整体进行密集按压。每按一个地方,停留3-5秒,直至足部恢复温暖。

转自江苏新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