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制日报驻日本记者 冀勇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恰好也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下称松下公司)创立100周年。松下公司是日本著名企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40年来松下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同步前行,成为一个被中国人熟悉、喜爱的品牌。近日,松下公司前社长谷井昭雄、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横尾定显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与其他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两位被访者首先都深情地向记者回忆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8年对松下的历史性访问。

  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入华日企

  在松下公司为纪念创立100周年而扩建后重新开馆的Panasonic博物馆中,展示着一段非常珍贵的历史影像,这就是1978年10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松下公司并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会面的录像。看到这段珍贵的历史影像,几乎所有人都会感慨松下与中国改革开放结下的深厚缘分。

  在那次历史性的访问中,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对当时已经83岁高龄并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幸之助说,“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就是这样一个承诺,把松下公司与中国改革开放紧紧连在了一起。在那次访问中,邓小平还在纪念册上挥毫题词“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为兑现对邓小平的承诺,1979年6月松下幸之助访华。访问中,松下先生提出了将联合日本的电机、电子企业,共同帮助中国电子工业迅速迈上一个台阶的设想。回国后,松下先生又积极说服日本一些电子工业巨头到中国投资设厂,但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企业对中国当时的情况不了解,松下幸之助的设想未能启动。其后,又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松下公司单独同中国合作建厂的设想也受阻。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松下幸之助的坚持和奔走下,1987年松下公司与中国电子部等有关单位合资成立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自那以后,松下公司在中国的事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始终融为一体。

  在被问到松下幸之助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会不假思索接受邓小平的邀请到中国设厂,松下公司原社长谷井昭雄说,尽管没有直接问过松下先生本人,但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松下先生的性格、为人。通过经营产生利润是所有企业的课题,但松下先生认为企业活动如果仅为产生利润但不能为人们提供帮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理念,在邓小平提出请其为中国“四个现代化”提供帮助时松下先生立即就答应了。松下先生始终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时代,为推动、牵引亚洲时代的实现,中国和日本必须合作。在邓小平提出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提供帮助时,松下先生从中日合作实现亚洲时代的目标,从日本和松下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出发,当场就答应了邓小平的要求。在其后的具体推进中,松下先生认为只有松下一家公司从事这个伟大事业有困难和限度,所以他还提出了日本企业一起来做的请求,但因为当时中日关系尚不成熟,其他日本企业对到中国投资仍存担心,所以松下先生最终下决心单独到中国投资。

  松下电器在华事业蒸蒸日上

  在进入中国的40年中,松下公司的中国业务稳步推进,不仅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事业领域也与日本国内一样,实现了家电冷热设备、环境方案、互联解决方案、汽车电子和机电系统以及解决方案的四大主体业务加新兴业务拓展的架构。近年来,在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中,松下公司积极参与,在2017年也实现销售额两位数的增长。

  松下公司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横尾定显介绍称,2017年松下在中国国内的销售总额达到584亿人民币,占松下公司总销售额的10%。松下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有75个,雇用员工6万人。横尾介绍,从中国工业电子和家庭电器的市场规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以及今后的成长潜力、商业机会看,松下在中国的销售额应该更高。下一步,松下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努力抓住在华的商业机会,加大在中国的研发、销售。

  对于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的经济结构改革,松下公司也几乎同步推动在中国的业务调整。横尾介绍称,在家电领域松下的传统做法是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品类的产品,与其他家电厂商进行竞争,两三年前根据中国消费者倾向购买更高品质、更有设计感商品的消费需求,松下推动公司产品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同时,在占在华销售额一半左右的电子零部件领域,把产品由传统的面向IC(电脑、手机)产品调整为车载电子产品和EV(电动汽车)领域。经过努力,2017年松下在华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也说明转型的成功。

  对近年来出现的有关对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横尾定显认为调整只是中国政府主动“减速换挡”的结果,松下公司仍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拥有的潜力和前景。横尾说,尽管有很多声音说中国经济有泡沫或者风险,但以自己在中国做生意的体验看,虽然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但经济增长降速只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平衡而主动作为后的结果,坚信今后中国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横尾介绍称,松下正在制订今后三年的销售计划。从长远目标考虑,中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所以,无论是在人力还是资金上,经营资源都毫无疑问地会更多地向中国倾斜。

  百年松下再谋在华新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在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一个更加开放和更加前景光明的中国,创立100年的松下公司也在积极调整业务,为更深入参与中国正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谋篇布局。

  横尾介绍称,松下在开启新的商业、工厂建设和战略设计时,都始终把中国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松下经过几十年发展,在中国拥有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品群,公司目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确定了几个重点领域。首先是城市开发,通过参与以雄安新区为首的智慧城市建设,松下希望把在日本从事相关商业所积累的知识、技术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二是能源领域,不仅是电动汽车,还有太阳能发电等;三是食品产业,包括蔬菜、牛肉、猪肉的销售和物流等。作为新兴业务的拓展,松下近年来还大力在华推进B2B业务。在规划新的在华发展时,松下还积极与中国企业合作,谋求与中国企业建立共生共赢的关系。

  关于在“一带一路”构想下与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商业合作问题,横尾表示也期望能够与中国企业一起在当地合作,从今后的可能性和方向性上,这方面合作的潜力巨大。

  日本也需反过来向中国学习

  谷井昭雄第一次访华是1979年,之后到访过中国80多次。谷井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是邓小平访日后的第二年,当时在松下公司担任录像机部长的谷井为与中国科技人员研讨当时刚刚兴起的录像机技术而第一次访问北京。谷井说,到今天距离第一次去中国正好40年,中国迅猛的发展了。中国从当时一个非常落后的状态到今天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因素。中国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直到现在的国家领导人,一直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

  尽管因为年事已高,最近几年谷井先生没来中国了,但他一直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谷井说,中国的变化很大,特别是自己没去中国这三四年中,中国的变化更快了。听刚去过中国的朋友回来介绍说,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员工教育,现在日本企业都需要向中国学习了。在谷井看来,日本需要向中国学习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活力、速度、灵活性、战略。谷井先生强调说,日本必须要有向中国学习并一起合作的意识,这是改革开放到今天中日商业关系中最大的变化。

  当记者提出为今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提建议时,谷井表示最重要的是保持创新能力。谷井说,松下迄今为止尽管制造过很多产品,但主要集中在家电领域,在这个领域美国是松下的老师。松下幸之助时期松下电器以美国商品为模板,不断开发出符合日本人习惯的电器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松下逐渐在以电视为首的领域超越了美国,并最终在电脑和录像机制造上达到了顶峰,在那以后松下不再是向美国学习,而是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后来,又有了韩国在电视领域的崛起。从大势上说,下一步将是中国,这是历史的潮流,因此,最重要的是拥有可以培育出新事物的技术力、商品力和经营力,如果不能始终保持这种能力,就不能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