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代以前,这些原龙纹并行共存,不曾交融,直至商朝建立,吸纳各族图腾,将它们杂糅起来,创造出了长身、有角、有爪的虚构动物“龙”,将它奉为神兽,写入文字、装饰于青铜器上。我们熟知的“中国龙”形象,是从宋元开始成型,明清基本固定。

龙,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是传说中的经典物种。不过,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怎么看都不像一家子:中国龙腾天潜渊,是皇家代言的祥瑞;西方龙却是无恶不作的喷火巨兽,等着英雄好汉来登门屠宰。其实,无论中外,“龙”都是个一言难尽的庞大门类,其形象从古至今,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进化。


龙的分歧进化史


混搭,中国龙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神怪圈中,“龙”字大旗下汇集了众多族群。其中有不食烟火的上古大神,比如寒冷之神烛龙(详见本刊2015年1月号)、位列四象的东方七宿之苍龙、曾助黄帝击败蚩尤的应龙;也有神界基层公务员,比如负责管理各种水体的“龙王”。有身份高贵的,比如皇家代言的真龙;也有籍籍无名的草根阶层,比如《山海经》中祝融、夏启的坐骑龙;还有更上不得台面的,兴风作浪、被英雄斩杀的恶龙……


龙的分歧进化史


几种原龙纹:1.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其实是猪图腾。 2.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龙首纹玉镯”,是虎图腾。 3.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是蛇图腾。

不光丁口兴旺,龙的长相也热闹非凡。如今我们最熟悉的,是天安门华表上那种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须髯似人……恨不得把所有动物身上好看的部分都挪为己用。这种龙造型,是明清时定格并流传下来的,也是现代意义上“中国龙”的标准像。它很好地诠释了“龙”这种神兽的精髓——七拼八凑。

对于龙的起源,目前学界仍在争议,但有一个结论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作为神兽的“龙”,应该是商代才出现的。商以前的新石器时期,各地先民所崇拜的图腾,往往脱胎于某种现实动物,但又经过艺术加工,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一些,隐含有后世龙的某些特征,被称作“原龙纹”,例如渭河流域的鱼纹、漳河流域的鳄纹、辽河流域的猪纹(图1)、太湖流域的虎纹(图2)、汾河流域的蛇纹(图3)等等。商代以前,这些原龙纹并行共存,不曾交融,直至商朝建立,吸纳各族图腾,将它们杂糅起来,创造出了长身、有角、有爪的虚构动物“龙”,将它奉为神兽,写入文字、装饰于青铜器上……中国龙,从诞生之初,就是“混搭”的产物。


龙的分歧进化史


古龙造型秀

我们熟知的“中国龙”形象,是从宋元开始成型,明清基本固定。而在此之前,历代文物中,龙的造型千变万化,有的或许与你的想象大不相同。图为商代 殷墟妇好墓玉龙

帝王龙洗白之路

华夏民族对龙的崇拜虽然可以上溯至商周,不过,现在的经典款中国龙,则是从秦汉时期的蛟龙开始,逐渐演化而来的。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2期 作者: 韩枭扬 予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