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大渡口公园内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游人络绎不绝。“只要不下雨,我隔天就来看他们下象棋。这公园环境好,我能待一下午。”79岁的张玉昭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两三个石桌边围满了下象棋的人。张玉昭在大渡口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也见证了昔日“灰城”变成现在的“绿城”。

大渡口公园

家住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跃进村44栋的张玉昭是重钢退休工人,他说,以前,亲戚朋友不爱上他家串门。为什么?环境不好!

老工人张玉昭记忆中的画面是灰色的:满城的炉火与烟雾中,矗立着重钢那几根标志性的大烟囱,抬头就是灰蒙蒙的天空。大渡口,曾是“十里钢城”,火霞漫天、扬尘密布,也被人们称作“灰城”。

“以前,我们在厂区行走,总要戴着厚厚的毛巾和口罩,以防灰尘污染。如果出门,家里的窗户必须关上,不然桌子上便是一层厚厚的灰。”他回忆。

昔日老重钢厂区

真正开始接触绿色、拥抱绿色,是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张玉昭至今记得,那一年,大渡口公园建成开放,开园当天,人们奔走相告。他也带上妻子和几个孩子前去凑热闹,在公园里拍下一张“人在花中笑”的彩色全家福。

上个世纪的大渡口公园

▲大渡口公园提档升级,城市公园美如画。 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张锦辉  航拍

从那以后,大渡口公园成为重钢工人休闲踏青的最佳选择,厂里的孩子们在戏水池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盛夏。

大渡口公园

▲大渡口公园,几名孩子在黄桷树下玩耍落叶。重庆日报记者 崔力 摄

张玉昭说,40年春风化雨,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增强,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好。

张玉昭一直住在重钢家属区,“以前没有小区概念,东一堆、西一堆到处都是垃圾。在上世纪90年代,家属区的石板路换成了水泥路,我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变样,房屋外墙统一粉刷,道路两旁种上了花草。”

2011年9月,随着最后一炉炉火的熄灭,重钢彻底结束了在大渡口的钢铁生产。

《永恒的记忆》重钢最后一炉(摄影作品来源于网络)

与无声轧机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已退休的张玉昭身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好多公园:大渡口区里有双山、美德、义渡、思源等城市公园;跃进村街道将社区里一些闲置的“边角地”打造成功能实用的小游园。仅他所在的跃进社区就有和苑、谐苑,今年完成了改造升级,更新、增设了公共桌椅、健身器材,这个星期还将安装羽毛球场。

跃进村街道社区公园

双山公园

▲中华美德公园

▲义渡公园

▲思源公园

▲揽江公园

▲心湖公园

离家不远,还有一个在重钢工业遗址上打造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重庆工业博物馆)。张玉昭过去曾经“战斗”过的大型轧钢厂房、大型主电室、厂办机关大楼及食堂都保留了下来。“看着这些老建筑、老厂房、老设备,让我们这些老工人记住了‘钢魂’,感受到幸福。”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

过去,在外买了新房的几个儿子不断劝张玉昭和老伴搬出去与他们同住,可老两口舍不得老房子,迟迟没有答应。

“现在老邻居回来,看到社区的环境,都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张玉昭笑着说,身边再也看不到戴着毛巾和口罩匆匆行走的身影;清晨打开窗户,迎接他的不再是灰尘,而是清新的空气。现在大家对宜居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大渡口发布

署名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

来源:大渡口发布综合重庆日报

编辑:周朝华

主编:张   韬   陈长青

监制:刘文娅   姜   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