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京剧脸谱、护国寺小吃……北京人来了能找到从前的感觉,外地人来了能找到老北京的味道。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海淀区获悉,本月初,在玉泉路新添了一处带有浓厚“京味儿”的超市,不仅填补了周边区域疏解整治后的服务空白,而且传承京味商业文化。超市内85%以上的自营果菜来自于全国115家直采基地,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了价格亲民。

昨天,北青报记者来到长安街西延长线和玉泉路交叉路口东南侧的超市发玉泉路店。据了解,去年以来,随着疏解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超市周边“开墙打洞”的门脸儿相继封堵,便民菜店、小餐馆等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为此,超市发玉泉路店启动了大规模改造,填补周边便民服务空白。为方便居民买菜吃饭,压缩了超市经营面积,拿出1000平方米做餐饮。同时,压缩了用品区域,将生鲜餐厨经营面积由过去的700平方米扩大至1000多平方米。

走进超市,眼前尽显“京味儿”元素。红墙、灰瓦、云纹、燕窝、格窗、脸谱等装饰设计,传递出浓浓的老北京范儿。此外,超市经过改造升级后,新添了不少京味小吃,包括大懒龙、包子、炒肝等。同时引进同仁堂、稻香村、月盛斋等北京老字号品牌,更显这里的北京特色。尤其是店内设置的文化墙,将具有商业传承特色的老照片陈列其中,让顾客切身感受北京商业的变迁,找回记忆中的温暖。

特别是这家新店增加了很多现代化、技术化、便利化的购物体验。一进超市门便是刷脸自动存包柜,较之以往的条码存包柜,人脸识别存包柜有效控制了纸张的浪费,店内大量的电子显示屏替代传统纸媒宣传,时尚又环保。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家“京味儿”超市,既能填补周边区域疏解整治后的服务空白,还能传承京味商业文化。同时,超市全面开展餐超对接、农超对接、精准扶贫工作。引进贡茶、巴黎贝甜等优质餐饮项目;85%以上自营果菜来自全国115家直采基地,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价格;引进赤城圆白菜、赤峰西红柿、敖汉旗杂粮饮料等商品,为京城带来特色商品的同时,帮困特殊地区发展。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