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孕育了无数民族,其中有许多都逐渐与汉族融为一体,因为汉文化与儒家学说的同化能力十分强大。不过今天,咱们却要来说一个发源于汉族却自成一家的未识别民族。

一切要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说起。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内陆非常好奇,于是只身一人来到贵州考察。没想到,他却在贵州深山中遇到一群服饰、习俗与清朝百姓截然不同的山民。兴奋不已的鸟居龙藏特意向当地人请教,得知这些人俗称“凤头苗”,因住在屯堡周围又被称作“屯堡人”。

回到日本后,鸟居龙藏埋头写书,将自己在中国的发现公诸于世,在日本引发了轩然大波——曾经无比强大繁盛的明朝,竟有一批名为“屯堡人”的遗民藏在深山。鸟居龙藏相信自己找到了“活化石”,其中必然蕴藏着大明王朝的别样历史和秘密,因此也掀起了日本对明朝史的研究热潮。事实上,想要弄清楚“屯堡人”的来源,其实并不复杂。

在明太祖朱元璋看来,养兵需要消耗大量粮草,会对国家产生严重负担,因此“养兵莫如屯田”。从此,“屯军”和卫所制度在明朝各地扎根。士兵们到达指定地点后,就负责防御、打仗,其家属亲眷则在当地驻扎,开垦耕种以自给自养,此举给大明王朝节约了数以万计的白银消耗,而“屯堡人”恰恰就是明朝初年被派往云贵地区的汉族士兵。

为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朱元璋派大将蓝玉、沐英等率20万人出征。战后为防止原有势力死灰复燃,许多将士受命驻守,子孙与当地女子结亲繁衍开来。虽然处于深山老林之中,但他们仍牢记自身职责,守护着大明边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接受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自认与汉族有别,成了所谓的“土人”。

清朝入主中原后,由于此地存在大量喀斯特破碎地貌,与外界往来非常不便,他们又不愿接受清朝统治,于是就被迫作为“蛮夷”向各大土司上贡、服役。雍正皇帝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虽然已成过去式,却依然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土目”,这些特权阶级依旧将屯堡人视作奴隶使唤。

对他们而言,“大明”二字蕴含着复杂感情。他们在清朝初年,曾有大批年轻人出山抗清,起义失败后他们又躲进深山为牺牲的明朝将领守墓,至今香火不断。在水西地区,屯堡人穿着明朝服装、恪守自家祖训,与旗人严格保持距离,每当满人的范围扩大一点儿,他们就往更偏僻的山林迁移,俨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此外,他们也与清朝统治下的汉族保持距离,但这却是无奈之举——当地汉族极度鄙视这些“蛮夷”。因此即便一些屯堡人的村落紧邻汉族村庄,彼此之间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建国后,为便于人口统计和民族认定,屯堡人全被当作汉族进行登记。对此,不少屯堡人喜极而泣,觉得终于实现了祖先夙愿。但也有一些人数次向国家反映,最终成功被国家认定为新的民族——穿青人,总数约67万。

参考文献:

《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