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源方言 | 蚕沙与黑眼

作者:张玉虎  编辑:程程 投稿:18234129765

晋源小店方言中的“蚕沙”和“黑眼”这两个词,不但与普通话读音有所差异,而且词义也大大地不同。

“蚕沙”一词中的“蚕”字,太原城南小店和晋源的老方言中都读为 (zān),晋源区的姚村镇山中有村名曰蚕石,当地人即称为(zānsi)。蚕沙就是蚕虫的干燥粪便,是一味中药,据说用蚕沙作枕头的填料,人枕上具有清凉明目和降血压的效果。晋源小店由于地处北方,没有形成规模的养蚕业, 人们对蚕沙的开发利用了解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称其为蚕沙而叫作蚕蚕屎。

蚕沙

“黑眼”的“黑”,小店方言的读音有点近似于(he)。“黑”“眼”二字组词,在普通话的语境中,只有黑色的眼珠一种解释,在有些方言中则有 “言行举止或相貌让人看了能表达出特别的意会”这样拗口而复杂的意思。 晋源小店方言中的“黑眼”,则简单多了,其所指就是人皮肤上的痦子。人身上长着的痦子,不管大小,都是圆形的,多是黑色的,有点儿象人黑色的眼睛,把它们叫作“黑眼”也是十分形象的。

人的身上脸上长搬斑、黑眼、瘊子等赘物,应属一种病理现象,与人的吉凶祸福本无关系。但过去的人迷信,硬要把身上生发的这些东西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我小时候就从长辈们嘴里听到过“明瘊子、暗黑眼”,和“头上的瘊,吃馍馍;手上的瘊,提箩头”这样的顺口话。其意思是说瘊子长在明处好,黑眼长在暗处好;头部长瘊子好, 手上长瘊子不好等等。有些人为了改变命运,就想方设法把长在明处的黑眼去掉,由此还催生了一个专门为人们“点黑眼”即去掉皮肤上的黑眼的行当。 “点”掉“黑眼”能不能改变命运,不可得而知之,但能给“点黑眼”者带 来收人却是可以得而知之的。笔者皮肤的明处也有几处黑眼,但却没有找人去“点”,因本人信奉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教条。    

 “黑眼”的“眼”,形成文字时,应该用这个“魇”字,但这篇小文是记载小店地区普通百姓的口头语言的,操小店方言的人们,绝大多数都认为 “黑眼”就是“黑魇”,因为他们不知道和不认识这个“魇”字。我也是为之专门查资料时,才发现这个字的。

晋 | 源 | 史 | 话

一座城池 一段历史  一种情怀

微信联系:yanzw20180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