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曾经存在着不少的三忠庙,寄托了当地居民对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敬仰与思念。

沧海桑田,今天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三忠庙已经不多。然而,在佛山南海丹灶的荷村社区杨家村和西城社区大果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两座三忠庙,继续传承着三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

“庙里传承着的是村民的精神信仰。”76岁的杨家村村民杨汉辉说,每一代的村民都用三忠庙的古训教育下一代,要堂堂正正做人,不做有愧于天地祖先的事情。

低调古庙传续700多年香火

走进丹灶镇杨家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村前池塘,池塘岸边的大榕树下,老人们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身边的小孩或在学步车上摇摇晃晃地学走路,或在追逐打闹,一派悠闲和谐的气息。

在杨家村村南,低调的三忠古庙与杨氏大宗祠齐头而建,沿村前水塘一字排开。这座古庙属于硬山顶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大门两边一副石刻对联仍清晰可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下为河狱上为日星”。两句话分别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和《衣带歌》。

三忠古庙所纪念的正是并称为“宋末三杰”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秀杰。

宋朝末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拒绝元军以高官厚禄劝降,英勇就义;崖山海战兵败时,陆秀夫为避免被俘受辱,背着宋朝卫王赵昺蹈海而死;崖山海战兵败同年,主战派张世杰溺亡于平章山下。

忠义对后世的影响潜移默化,宋末三杰的风骨也始终在鼓舞着后世。为此,人们在多地修建了三忠庙,以此纪念三位爱国英雄,杨家村的三忠古庙正是其中之一。

走进这座三忠古庙,只见这座两进式的古庙两边悬挂着一卷卷的塔香,这是村民集资购买以供奉三位忠臣的香火。

经过700多年的历史,三忠古庙的墙壁几乎全被后人供奉的香火完全熏黑,可见代代村民之诚心。

历史上,这座三忠古庙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重修。多次修缮令古庙得以完整保存,即便是文革动荡年代,三忠古庙也安然度过——当年,村子里一直把这些祠堂、古庙充作碾米厂、五金厂,直到打倒“四人帮”以后,才把工厂迁出,1980年之后又开始筹钱维护。

古庙内左侧墙壁上有一处碑文,详细记录了古庙最近的一次重修。

讲诚信倡廉洁,文明家训代代传

每年二月廿二,就是杨家村最热闹的节日“三忠诞”。村民们以及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港澳、甚至外国的亲友们都会回到杨家村,前往三忠古庙祭拜三位爱国英雄。“最多的一家人吃饭时摆了10桌,每桌8人。每年三忠诞回来的人比春节还多。”64岁的杨家经济社社委杨庆在说。

在杨汉辉的记忆里,以往的三忠诞是杨家村最隆重的节日。三忠诞当天,村民们会举行“抢炮圈”活动——村民们先用砖砌成一个2米高的塔形物,放入稻草、树枝,然后燃放爆竹,将代表好运的圆圈击至空中,围观的人会争相接抢彩带,如果抢到前三个炮圈,寓意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会丰衣足食。

除了抢炮圈,三忠诞时还会举行舞狮、游街、唱大戏等文化活动,村子里好不热闹。“还是孩子时,我们最期待的就是三忠诞,非常开心。”杨汉辉回忆。

虽然,这些民俗活动现在很多都已经简化了,在三忠诞已经不再举行,但是每逢现在三忠诞当天,每家每户都会邀请亲朋好友过来聚餐叙旧,共同度过这个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大家以聚餐叙旧为主,但是三忠诞上村民们对爱国英雄和优秀杨氏祖先的纪念和传承数百年来从未间断。

“三忠诞”是杨家村每年最大的盛事

在杨氏大宗祠的门边有一副写着“四知传世泽,三喜接家声”的对联。这副对联还有一段故事,东汉廉吏杨震在任上曾有人想向他行贿,虽然当时并没有第三者,杨震还是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为由,拒绝受贿。

“三忠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遗产。”杨汉辉说,村民们一代代传承着三忠庙和杨氏大宗祠中所蕴藏着的精神财富,如果一个孩子带了一样不属于家里的东西回家,家人都会问清楚来源,确保小孩子没有违反“诚信做人”的家训。

荷村社区两委干部、杨家村村民杨沛华表示,自己在村中文化的熏陶下,也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她一直教育孩子,不一定读书要很厉害,但是互助友爱和诚信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杨庆在认为,三忠庙的文化遗产对于塑造杨家村淳朴的民风有着积极作用。他回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六合彩盛行的时候,杨家村几乎没有参与其中的村民,村民因为比较单纯,当地极少发生村民引起的治安案件。

受三忠庙里三位爱国英雄的影响,杨家村的村民也有着深厚的保家卫国情怀。一直以来,每逢征兵活动,杨家村青年都会特别踊跃,而青年的家人们也十分支持。近几年,杨家村就有几位参军的青年因在部队表现优秀而留队。

弘扬优秀传统,拟将宗祠打造成学习场所

曾经,三忠庙旁边的杨氏大宗祠的一部分是作为村民的私塾使用,现在村民们也打算重新规划,让杨氏大宗祠变成三忠庙历史文化馆以及孩子们村里孩子的学习场所。

杨沛华介绍,杨家村计划在杨氏大宗祠设立儿童活动阵地,放置一批书桌书柜,将其布置为固定的儿童学习场所,形成学习氛围。同时,家长义工和党员义工也会在杨氏大宗祠定期组织读书会等义工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阵地不能丢,要让下一代也继续传承下去。”杨沛华说。

布衣和尚巧计建庙

除了杨家村的三忠古庙,在丹灶镇西城社区大果村完好地保存着另一座三忠庙。这座三忠庙地势较高,视野开阔,踏上九级石台阶之后是一个大约1000平方米的广场,正中有一条长约50米的麻石路,古朴又气派。

这座三忠庙占地面积较大,左右各有一个偏厅,建筑格局保存完好,在当地非常少见。

大门上有一幅石刻对联,描述的是700多年前厓山海战的壮烈场面。

庙中,记录着宋末三杰的事迹与修缮前的旧照。

72岁的大果村村民杜霭和推测,这座三忠庙应该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建立的。而提起其由来,杜霭和讲起了一段古仔:好久好久以前,话说有一日清晨,大果村民们惊奇地发现“稽岗”的山坡上(现三忠庙位置)有一群蚂蚁,密密麻麻在地上凑成了“三忠庙”三个字,此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原来,有一位布衣和尚途经此地,觉得当地民风淳朴,大果村一带是片腹地,于是心生一计,晚上用糖水在“稽岗”的山坡上写下“三忠庙”……后来,在布衣和尚的发动下,村民们出钱出力,盖起了这座三忠庙,供奉三位爱国英雄,延绵至今。

西城社区大果村的三忠庙就坐落在社稷旁。

虽然两座三忠庙的建立并无明确的渊源,但它们传承下来的传统优秀文化,是整个丹灶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康有为故居所在地的丹灶镇,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2015年,丹灶就拿下了“全国文明镇”称号,成为当年佛山创文期间唯一成功创建的全国文明镇。去年,丹灶镇成为佛山全市唯一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示范点,并通过了全国文明镇复评。

在更早的2013年,丹灶创立了“有为翘楚”道德人物评选活动,以忠勇、仁爱、公义、尚礼、明智、诚信的“有为六徳”评价体系在丹灶全镇各个领域发掘模范人物。该活动更是成为了2016年“佛山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镇街品牌”项目之一。

一年一度的康有为文化节也是丹灶镇的品牌文化活动,在广佛乃至珠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新时代·新丹灶”2018第十五届康有为文化节即将在8月31日拉开帷幕,七大精选项目将历时三个月,结合深厚文化底蕴、生态旅游资源、休闲运动元素,为市民群众奉上一场极具丹灶特色的有为文化盛宴。至今已举办10多届。文化节期间,一系列龙舟赛、马拉松、镇长创新奖评选等活动举行,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

此外,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有为杯”报告文学奖等文化活动也先后在丹灶上演。

丹灶镇镇长张应统曾表示,丹灶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软硬结合,持续提升辖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和城市文明形象,以文明的力量推动丹灶快速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瞭望东方周刊

编辑|南海丹灶微信编辑团队、念响新媒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