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爱玩、会玩,

甭管玩什么都有讲究!

图片来源@祝昭飞-Feizz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

老一辈天津人流行的玩儿法

正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

今天小津就和大家一起

来唠唠当年老天津的“玩意儿”

图片来源@爱摄影的大海豚

养鸟儿

要说到养鸟,天津人喜欢养鸟的风俗那可是由来已久的,如今在公园,偶尔还可以看到了遛早的大爷手上拎着鸟笼子呢!

天津人虽然普遍比较喜欢画眉这样传统的笼鸟,但对于山雀也是热情不减。

鸟笼也是颇有讲究,别看鸟笼不大,但不管是选材还是工艺都不能马虎,养鸟更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饲养方式。

小时候,经常能看到树上挂着鸟笼子,大爷们就在树下,有时闲聊,有时逗鸟,这就是天津特有的闲逸与悠然,如今却也不常见了。

养信鸽

如今很多老小区里面,或许还有那么一两家人是养鸽子的,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它飞在天空的样子。

图片来源@花吠

养信鸽对养鸽人是一种乐趣,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个快乐的铲屎官仍然不亦快哉!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老房子也变成了新房子,能容忍你养鸽子的邻居不见了;哪怕是邻居同意,自己私自搭建的鸽棚也不安全。

于是,养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

图片来源@别开枪我是老王

养花

天津孩子的童年,肯定会有花鸟鱼虫市场的存在,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的家里,总是会养上几盆花。

还记得那时候,什么绿萝、昙花、兰花······不管品种好坏,都是精心养护,不就图个乐吗?

图片来源@名字重复的太多

简简单单的一个陶盆,插在盆里的铁钎子或竹签子,都是小时候常见的事物,还有架子上的葡萄藤,为儿时增添了不少乐趣。

图片来源@名字重复的太多

那时候,院子里,阳台上,总能看见郁郁葱葱的绿色,运气好还能看到开花。

现在想来,最好养的仙人掌、绿萝会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摔跤

天津摔跤是中国式摔跤的一个分支,稳健刚猛、快速敏捷,以快、脆、巧见长。

天津的摔跤颇有名气,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每次摆场开练,跤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观看的市民,其中很多跤迷场场不落。

最精彩的就是五六十岁的跤场前辈,力量虽不如年轻人,但总能四两拨千斤,把对方摔倒在地。

场上选手身手敏捷,场下叫好声此起彼伏。

伴随着一批批老跤手的离世,谙熟中国式摔跤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式摔跤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目前在天津仍有近十个跤场,爱好中国式摔跤的天津人还在锲而不舍地坚守着。

斗蛐蛐

蟋蟀,天津俗称蛐蛐,由于它们生性好斗,所以逮蛐蛐、斗蛐蛐、养蛐蛐就成了过去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事儿。

小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喜欢捉蛐蛐,但那时候最好的也就是个玻璃瓶,所以对那些拥有专门放蛐蛐的泥罐的人,别提多羡慕了。

图片来源@动脉影

蟋蟀有品种之分,有油葫芦这样的名种,也有棺材头这种不值钱的;蟋蟀罐也是如此,有瓷制的、有葫芦的,但最地道的还是泥浆制的。

还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的大爷们有时会聚在一起,斗蛐蛐、赏玩罐子,谁收了名品总是要炫耀一番。

但是随着城市变迁,别说找地儿抓蛐蛐了,现在算现在给你一两只极品,也找不到人陪你玩了。

养蝈蝈

捉蝈蝈是小时候最喜欢也最专注的事情,虽然很浪费气力,还要和它们斗智斗勇,但真的捕到一个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养蝈蝈的笼子多种多样,以前有木制的、有草席编的,大都精致可爱,现在更多的是用葫芦,天冷的时候揣在怀里,隐隐还能听见叫声。

每天必须喂它吃的,瓜皮菜叶什么的,一天一换才能保证食物的新鲜。

还记得小时候觉得好玩,也怕它饿着,总是没隔多长时间就喂一次,最后养的蝈蝈都是撑死的。

平时喜欢听它的叫声,但等到睡觉的时候,却是嫌它吵闹,总要将它关起来,或是放到阳台。

可是现在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已经多久没听过蝈蝈欢快而又熟悉的叫声了。

听大鼓

都说天津是曲艺之乡,但大家现在仿佛只记得相声、京剧,却渐渐忘记了大鼓。

大鼓是民间说唱,到今天,应该说是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了吧,表演简单,一人说唱,四胡、三弦,琵琶伴奏,讲说一个故事。

从前没有这么多的综艺、电视剧,最爱看的就是鱼龙百戏和曲苑杂坛了,听听相声、看看小品,还能跟着哼唱一下大鼓。

可是泛娱乐化的今天,很多人对大鼓这样的精华、国粹的关注度也降低了。

估衣街,一里长,裘皮店,绸缎庄。

旧衣花上几个子儿,皮衣只用八块洋。

瑞蚨祥,谦祥益,都在北方响当当。

喜事来买好绸缎,白事买走寿衣裳。

鸟市对着官银号,不来鸟市不知道,

蛐蛐儿、蝈蝈儿、鸽子、鸟儿,

茶汤、锅巴、枣儿切糕,

戏院茶楼有几座,停船就往这里跑。

这些老天津人的兴趣爱好

好多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过

虽然这些“老玩儿意”正在慢慢消失

但天津人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以及对“玩”的讲究

却始终没变

编|关富青

审核|赵双

转载来源|天津生活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