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京东物流举行的年会上,刚被推到“二号人物”位置的京东商城CEO徐雷给自己的2019年定了一个目标:再次战胜所有困难和挑战,获得用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尊敬。

而在一年前,京东的目标不是这样的。

在2018年1月底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放言:“我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电商”。此前,他广为人知的目标是5到10年超越阿里,成为中国电商界的老大。

可是造化弄人,接连不断的丑闻让2018成了刘强东人生中难熬的至暗时刻,元气大伤的京东不要说做“世界第一电商”,就是与老对手阿里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京东追得上阿里巴巴么?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现实中的差距

京东PK阿里,最直观的对比,首先可以看看两家公司的市值。

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阿里市值为4066亿美元,而京东只有340亿美元,相当于前者的8.3%,二者差距是37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5万亿元。

其次是用户规模。用户规模的大小以及增速,最能体现消费者的认可度。

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环比减少860多万。

同样截至2018年9月30日,阿里巴巴过去12个月活跃用户为6.01亿人,净增2500万。而且,阿里巴巴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活跃用户2000万以上的增长。

在京东物流的年会上,徐雷直指京东当下弊病: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KPI文化盛行、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待客户傲慢。

企业层面的一切行为,是能够在消费者层面得到体现的。京东傲慢了,出现“大企业病”,假奢侈品、假茅台等事件造成信用打脸,消费者自然会用脚重新投票。

如果说市值和用户规模主要代表的是过去的成绩,增长速度则看得出企业接下来的发展潜力。

根据京东财报,2018年1-9月,京东营收同比增长29.75%,相比2017年同期的40.97%,增速大幅放缓。2018年前3个季度,京东营收增速分别为33%、32%、25%。从2016年第3季度算起,京东的营收增速已经连续9个季度下滑。

反观阿里巴巴财报,2018年第3季度,阿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4%。至此,阿里巴巴营收已实现连续10个季度增速超过50%。

幕后实力比拼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京东和阿里之间不仅客观差距很大,并且呈现持续加大趋势。刘强东硬拿京东和阿里对比,其实是很勉强的。

更加残酷的是,这只是双方在电商领域的实力对比,如果延申到其他领域,阿里体系中已经形成多个业务体量比整个京东还大的板块。

京东的核心业务是B2C电商,其物流、金融也主要为京东电商服务。而阿里则是超级巨无霸,电商虽然是核心业务,但除此之外已经发展出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文娱和投资,每一个子板块基本都具备独立造血能力,阿里云、菜鸟网络等板块也早已成为行业独角兽。

根据2018年7月18日《中国泛电商“独角兽”数据报告》显示,菜鸟网络的估值达到200亿美元,接近当前京东市值的2/3。

2018年上半年,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对照云计算行业的市盈率评估体系,就已将阿里云估值提升为670亿美元,远超京东当下市值。

尽管蚂蚁金服独立于阿里上市体系之外,但蚂蚁金服与阿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论是消费者层面还是投资人方面,都不会将蚂蚁金服与阿里孤立看待。二者的估值也是彼此呼应,水涨船高。

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估值已达万亿元。仅蚂蚁金服板块估值就几乎相当于5个京东。

另外,京东做电商主要是B2C,而阿里则兼具B2B与B2C。

Alibaba.com(阿里巴巴国际站)多年来持续位居Alexa.com国际贸易类、电子商务类、贸易市场类、进出口贸易类网站排名全球第一,连续8次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

客观来说,刘强东要拿京东和阿里进行对比,目前也只能拿京东去对比阿里的B2C业务——天猫。

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天猫以59.5%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第一,增速和规模两大指标连续6个季度独占鳌头。而京东市场份额为25.8%,不足阿里B2C业务的1/2。

由此看得出,京东和阿里的不仅不能笼统地放在一个层级进行比较。即使仅拿出阿里B2C板块业务作比较,其规模和增速也远远超过京东。

夹缝中的京东

除了阿里这个对手,实际上京东现在还要面对多路豪强夹击。

“社交电商”领域的新起之秀拼多多,成立3年时间,市值和用户规模就已经赶超京东。

拼多多抓住一个增量趋势:四五线城市、县镇级市场传统电商基础设施差,但消费者对全品类产品的需求正在提升。尽管目前拼多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但是由于其主要客单价位在几元到几十元,消费者要求也比较低,因此其生存空间还在扩大。

拼多多2018年第3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这已经超过京东的3.052亿。

抓住了下沉市场人口流量之后,拼多多下一步将逐步进入中高端市场,京东的“大公司病”和傲慢如不尽快根治,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除了纯电商赛道的天猫、拼多多,随着消费年轻化、娱乐化,短视频、直播平台也在逐步侵占传统电商市场。而既往的微商、微博交易平台仍未衰落,纯电商路径却是越走越窄。

在零售新赛道,京东同样遇到强敌,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先行一步的苏宁是其中重要一员。

线上电商部分,2018年1-9月,苏宁易购商品交易同比增长70.89%,占比已经超过线上线下总交易规模的50%。线下零售部分,苏宁增速同样很快,2018年新开8000多家门店,店面总数超过11000家。2019年,苏宁计划再开15000家店。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矩阵作战,这对纯电商的京东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京东物流年会上,看得出徐雷是很着急的。尤其是明州案件后,刘强东已经成为京东品牌信誉“负资产”,而京东商城又是京东的最核心业务。重担在肩,徐雷心事重重:

“京东商城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网络零售红利消失,增量变得很难”,“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唯KPI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自说自话、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傲慢了。”

在徐雷看来,京东商城正由一个行业的颠覆者变成被挑战者,但京东方面在思想和机制上却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当下的京东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增速持续放缓,用户环比降低。竞争对手又不断赶超了过来,不断侵占地盘。至于“假想敌”阿里,则依旧在巨无霸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客观来说,京东和阿里距离是越拉越大,刘强东5年内超越阿里的豪言恐怕成了妄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