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赞春、常旭春,两书家留于史

常赞春

常赞春(1872~1941),字子襄,别号柞閈吟盦,晚年有美须髯,自号"髯翁",又因为长于指画,又别号为"一指头禅"。常氏家族第十四世,山西省榆次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宣统元年(1909)考入京师大学堂,师从林纾等经学大师,授文学士。民国七年(1918)授国会众议院议员。终身从事教育及文化事业,谆谆善导,著作等身,桃李满三晋,为三晋名教育家、名国学家、名文学家、名书法家。

书法成就

常赞春各种书体都有研究,行楷主要学习禇遂良,骨立特征很明显。但研读精深的是篆隶,从甲骨文、籀文、斯篆到汉隶诸碑都有临习。他书学邓石如、杨秋湄、禇遂良、张石舟,隶书摹张迁碑、礼器碑等,篆书临石鼓文、峄山刻石等,在中年以后专攻篆隶,拟金文、汉篆、吴天玺诸碑之古意,加之邓石如之笔意精神,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古色古香、苍劲高古。 与常旭春、柯璜、赵昌燮合称山西书法四大家。时人又称"郭象升撰文,常赞春篆盖,赵铁山书丹",堪为"三绝"。

绘画成就

常赞春画风独到,属"指画"一派,因号"一指头禅"。以指着墨,勾勒人物、山水、鸟兽、花木,挥洒自如。所画梅花、寿星,名扬四海。

教育成就

常赞春关注并投身于教育事业由来已久。早在光绪年间,他即与同族兄弟合力创办常氏子弟学校"笃初小学"。不仅收录男生,还动员族中的姑娘媳妇入学就读,实行男女同校。1904年秋,正式成立"车辋常氏知耻女学堂"。女学堂以常赞春之母范氏及婶娘孙氏、曹氏分任舍监,由族人担任教师,以文学、算术、修身为主课。学生以族中姑娘、媳妇为主,妯娌、姑嫂、姐妹同堂学习,省内闻名。影响所及,南到河东,北至大同,远道而来要求就读者络绎不绝。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京返并后,常赞春相继在山西大学、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法政专门学校,及其他各大专院校、师范、中学,教课授徒。他"对学生如家人父子,凡有所问,必详为解释,不厌其烦"。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历20余载,"桃李盈门,成材者众,有杏坛之盛"。

诗文学术

常赞春闳观巨著有《山西献徵》、《榆次县志》、《常氏家乘》三部,对山西省、榆次县及常氏家族之人文、地理、民俗及历史文献等有重要记载及阐述,作出重大贡献。

《山西献征》"内收山西自明清以来的宿儒、名士约二三百人,每人系一小传,叙述其在学术上的造诣和著述",分编为八卷,"尤为清代山西文献之渊薮"。1935年前半年完成编印工作。

常赞春一生学有所成,勤于笔耕,果实累累:《尚书讲义》、《毛诗讲义》、《诗传集例》、《毛诗雅故集》、《中国文学史》、《旧学史》、《经学谈》、《金石谈》、《虚字辑谈》等等,文集《好编》五卷,诗稿四卷,以及大量的寿文、墓志、序跋、尺牍等。

明末清初诗文的收集与保护

作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常赞春治学严谨,恶宋明理学之空谈心性,推崇汉学。多年来一直投入极大的精力于山西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傅山先生为人为学之研究,贡献尤大。凡傅青主先生之书画,"有见必跋,有碑必拓"。同时,下大力搜求傅山挚友祁县戴廷栻之《半可集》,合资付印。因此,使得明末清初一批爱国志士的宝贵诗文得以保存下来。

生平二三事

1、出身晋商,少负盛名

常赞春生于山西榆次车辋村。车辋常氏系晋商巨擘,商而优则学,族中博取功名者众。1897年,常赞春应府试,以第一名选拔贡。1902年,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山(西)、陕(西)并科,常赞春与胞弟常旭春一同赴考,双双中举,传为佳话。1902年,山西大学堂创建,遂入中斋。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文科门。1913年修业期满,授文学学士。

2、正直爱国,忧国忧民

常赞春所处的是一个政治动荡的变革时代。面对政局鼎沸,民生艰难的社会现实,他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留京受聘为"清史馆访员",兼《宪法话报》编辑。1917年,由山西省教育界推选出任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其时正值国事日非之际,他愤世嫉俗,常于报刊撰文,抨击时弊,揭发议会贿选,官吏贪赃枉法诸弊端,是议员中之忧国忧民者。

3、胸怀大义,高风亮节

常赞春任榆次县教育会长内,为榆次教育事业,将家藏《十三经注疏》、《昭明文选》、《朱子全书》、《二十四史》、《二十二子集注》等大量古籍捐赠学堂,希望教育兴国。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于山西大学书写:"国耻思振,物耻务兴"(现由山西大学勒石于校园内)。以激励学子爱国。山西沦陷后,他力拒外侮,举家返乡,晚年以诗文表达爱国情怀。

常赞春、常旭春,两书家留于史

常旭春(1873~1949),字晓楼,号孝麓、卖炭翁,清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车辋村人。自幼好学,聪慧颖悟,才气非凡,童试第一,入省城令德堂肄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兄赞春同榜中举,传为佳话。翌年入京,任法部宥恤司员外郎,赏戴蓝翎。

辛亥初,回山西任临时国民公会参议兼副会长,后改为省议会议员。愤恨政局黑暗,遂退出政界,充报馆编辑兼任山西大学校教授,讲授词章学。

当时,祁县民族资本家渠本翘、常氏姻亲乔筱山等在阳泉入股经营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常旭春由董事会公推为晋中各私股总代权益。接着又被选为阳泉矿务公司总经理。

七七事变后,日军西侵入娘子关,该公司人员各自星散,实业一蹶不振。鉴于敌机轰炸,屡遭兵燹,遂急速责成各科室负责人携带重要公文账册,分藏于山村僻壤,伴其兄一同避居故乡车辋。日军投降后,阎锡山重返太原,常旭春赴上海在子女处隐居。民国38年(1949)卒于北平。

书法成就

平生推崇名书法家,先学魏碑,后尊崇唐代李北海(邕),精研不辍,造其堂奥,所书笔力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自成一家。当时各商号匾额都以能由他题写为荣,所写碑铭,每被拓印,做为字帖,供青年临写。作诗能溶铸史事,但毫不呆板,别具神韵。辞世时,挽联中有"书宗李北海,诗步王海洋"之誉,颇为中肯。

太谷书法家赵铁山(昌燮)有评:"旭春翁平日少写,而心目用功细巧,偶见有别致体裁结构,必牢记心头,深研琢磨,此其胜人一着。所以劲精有力,与年俱增,实在难能可贵。"书法与其兄常赞春及太谷赵铁山并称为"二常一赵", 他与其兄常赞春均以能书誉满三晋,被当时人称之为"常氏二贤"、"常氏双子星"。

常旭春著作有《藏山老人诗稿》等,其著名书法作品有:《乔筱山墓志铭》、《宋隽臣墓志铭》及贾俊臣(六堡贾继英)宅廊壁石刻,为姻亲张贯三作《张公丹山家传》。

常赞春、常旭春,两书家留于史
相关文章